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颜歌小镇写作获阿来点赞:有空间感和方位感

2015年05月25日 14:29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

  前日,一场有关四川方言写作的对话在成都方所进行。坚持用方言描绘家乡小镇的四川80后女作家颜歌,携新书《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与著名作家阿来一起谈论关于方言创作的故事。阿来对颜歌的小说赞不绝口,盛赞她对方言使用得非常精彩。颜歌则表示,此次在家乡宣传具有四川特色的短篇小说集,心情非常激动。

  用四川方言体现小镇的温馨

  近日颜歌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几乎每次接受访问都会谈到方言写作,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阿来看来,运用方言写作很有难度,若运用不好会让很多不懂方言的人读不懂,但他认为颜歌在这方面拿捏得十分到位,与著名作家李劼人一样,以四川人的态度,用四川的语言,书写四川人的生活。颜歌对方言运用体会深刻,从今年报送茅盾文学奖参评的《我们家》中的主角、豆瓣厂厂长粗暴的语言特色,再到新书五个用女性视角书写的短篇,颜歌认为自己在方言的运用上越来越克制,“这本书的语言不再有那么大的冲击力,在我的感觉中,四川方言其实十分古雅、幽默,具有音律美,像‘清风雅静’等都是我十分喜爱的词汇,我精心挑选,把合适的方言词汇运用于文章中,在嬉笑怒骂间,体现小镇的温馨。”

  专注写“平乐镇”故事已七年

  从2008年的长篇小说《五月女王》,到2012年的长篇小说《我们家》,再到如今的《平乐镇伤心故事集》,颜歌专注写“平乐镇”的故事已经有七年。当问到颜歌为何写这个以自己故乡四川郫县郫筒镇为原型来虚构的镇子时,颜歌告诉记者,自己其实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发表作品,“一路走来,我就像一个流落在外的背包客,走到哪写到哪,直到有一天,我触碰到最熟悉的郫县郫筒镇时,我便决定放下背包,在此驻扎一段时间。这部书出版后,我还会再写一个长篇。”阿来对颜歌笔下的小镇也十分认可,在他看来,小说一定要有“空间感”和“方位感”,地域方位的建造,对小说的构建十分重要,“写小镇其实更加可靠,它比村庄大,发生的故事具有纵深感,又非常丰富与有趣;它又比城市小,世界许多著名作家都不太可能描绘出一整座城市,而只能写城市的街道。”

  像话剧导演 让人物自由发挥

  当谈到写小说的方法时,颜歌与阿来似乎都有着相同的写作方式。阿来表示,自己在写小说时,并不会把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关系的走向规定好,“我在写作中,更像是一位话剧导演,我设定的只是几个人、几句话,然后定下一种调子。小说中的人物想随时行动,我不能限制他们的自由,虚构的人物也拥有自己的情感和逻辑。有时我会设定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再让其他相关人物与这个人发生联系。”除此之外,阿来还是一个在哪都可以写作的人,“旅途中,我巴不得晚点情况的出现,有时大家都在焦躁中等待时,我却在想,要是再晚几个小时,也许我这篇小说就能完成了。”

  颜歌也不喜欢规定小说中的人物走向,觉得那更像是命题作文。“我会在前期花很长时间来为小说‘打底’,将小说中的地域、时间、花草以及非重要人物等想清楚,然后花很短的时间写作,让主角与这些地点、人物发生他们能发生的故事。”虽然常年居住在成都,但颜歌向记者透露,她更喜欢在离故乡远一点的地方写作,“这样的写作对于我来说避免了很多干扰,更加自由。在我的感觉中,故乡是一个记忆符号,有些记忆是现实中再也回不去的,带着些许的惆怅,《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中的伤心之处,就在于其中的故事,都是一些无法回首的过去的美好。”

  本报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王梓均 摄影报道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