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首钢老厂门为何要保存?

2015年05月26日 08:5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施工人员在首钢厂东门搭建脚手架。

  李文明摄(新华社发)

  最近几天,北京市长安街的最西端,首钢集团的厂东门前,一批批首钢职工,或个人、或集体,纷纷留下“告别”的影像。5月25日开始,这座1992年建成的大门,将被保护性拆除。未来,长安街将由此西延,越过永定河,直通门头沟。寂静了4年多的首钢石景山老厂区也进入开发建设的新阶段。

  令人欣慰的是,这座厂东门,并不是“一拆了之”,主要建筑构件都将编号保存,最终异地复建。一座厂门拆与保的背后,是怎样的理念抉择?8.63平方公里的首钢老厂区,转型升级的同时,又将如何保护、利用众多的工业遗产?

  厂东门寄托首钢人情感,异地复建保留原貌

  朱红色的大门,绿色的琉璃瓦,红底烫金的牌匾……从1947年有记载以来的第一座厂门,到1992年建成的现有仿古式建筑,厂东门历经多次修缮和改造。

  在首钢工作了42年的全国劳模屠学信,提起厂东门格外感慨,“那时候,厂东门有一块‘出入请下车’的牌子,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到门口都要下车。这是首钢职工的一种习惯。尊敬这座大门,就是尊敬自己的职业。”

  从1919年石景山炼铁厂建成到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从被国民政府接收到成为共和国的钢铁企业,从实行承包制到曾经全国钢产量第一,厂东门见证了百年首钢的曲折足迹。

  特别是21世纪以来,首钢实施搬迁、调整、转型,数万职工到京外工作,一两周才能回家一次。集体班车的候车室设在厂东门旁。“每次乘车经过这道门,就知道,到家了!”82岁的退休职工马立昆说。

  伴随着2011年初首钢石景山厂区全面停产,厂东门的命运和整个老厂区的前途一直牵动人心。8.63平方公里土地要开发,长安街要西延,90多年的历史要传承,在“老首钢”变成“新首钢”的过程中,如何处置厂东门?

  经过多次研究、协商,北京市最终决定,对厂东门实施异地迁建。

  西移1公里,厂东门变成公共活动空间

  25日,首钢厂东门正式开始拆除。首钢园区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首钢聘请了专业的古建工程队伍,厂东门除了钢筋水泥结构外,其他如琉璃瓦、须弥座、木梁等仿古建筑构件拆下后都将编号保存。施工人员说,如果采用普通办法,两三天就能拆完,但保护性拆除,预计要18天。

  首钢石景山老厂区,将有新的发展路径。北京市要求,这片土地不能简单粗放地开发。“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战略定位逐渐确立。首钢希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力争将老工业区建设为全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首钢园区开发部副部长兰新辉介绍,厂东门的新址将西移1公里,坐落在长安街西延长线与首钢原晾水池(群明湖)东路交口的东北角,届时将按1∶1的比例原汁原味复建。首钢党委宣传部部长承伟说,未来,石景山下、群明湖畔的首钢新厂门,将成为具有绿色生态示范展示和工业遗产转型升级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区。

  储存原料的筒仓变身创意广场,工业遗存获保留

  依据规划,首钢老厂区确立了 “五区两带”空间格局,即工业主题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服务区、总部经济区和综合配套区五大功能区,以及永定河沿线的滨河综合休闲带和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带。在这一过程中,首钢众多工业遗产的命运格外令人关注。

  2011年初,走进已经停产的首钢石景山厂区,站在石景山上俯瞰,老厂区宛若一个熟睡中的钢铁巨人,高炉在绿树、碧水的映衬下耸立,巨大的架高管道线贯穿整个厂区,延伸至远方。当时,众多专家学者呼吁,尽可能保留下首钢的工业遗产,“不能让工业文化在内的城市文化特征在开发建设中消失”。

  按照“保护利用相结合”的思路,北京市对首钢明确了36项工业资源强制保留物的规划控制要求,还有42项建议保留物,共计工业遗产78项。

  如今,4年多过去,进入老厂区,仍然随处可见高炉钢管铁道,“十里钢城”气息依旧,这里还成为3A级旅游景区。但是,这些工业遗存一旦停止生产就容易出现锈蚀损坏,维护要耗费大量资金。

  怎么办?首钢的回答依旧是“保护利用相结合”。西十筒仓项目位于工业主题园区最北部的规划工业主题园内,是首钢利用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开发的首个项目。这里的大筒仓原来在首钢生产环节中用于储存和运输原料,改造为约7.7万平方米的办公、展示空间,裸露的钢筋水泥工业遗存和窗明几净的写字间,碰撞出独特的风格。首钢园区开发部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即将具备客户入驻条件,正面向文化创意服务、特色商务等企业招商。记者 余荣华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