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晋源端午节纪念台骀 系当地的治水英雄(图)

2015年06月18日 11:06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

  台骀塑像(图片由晋源区新闻中心提供)

  本报6月17日热线消息(记者 马继玲)端午节将至,粽香四溢,艾叶流芳。今天,市民刘女士打来热线咨询,说端午节人人都知道是纪念屈原,也有说法是纪念伍子胥的。她的邻居却告诉她说,太原的端午节,纪念的就是本地的治水英雄、“汾河之神”台骀。邻居是晋源人,说得让她半信半疑,打电话请本报记者证实一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晋源区王郭村内,奔跑嬉戏的娃娃们胸前都挂着小香囊,它们是用红、绿绸布做成,下垂着五色丝线。有村民在家门口已经插上艾草,家里还传出了煮粽子的香味儿。一位村民说,晋源人端午节包粽子等是为纪念台骀的,这个习俗早于江南为纪念屈原吃粽子的习俗。至今,在晋祠博物馆、晋源的王郭村里还各保留着一座台骀庙。

  对此,晋源区新闻中心主任杨润德介绍,晋源确实是在端午纪念台骀。晋源是古晋阳的遗址,这里在远古时期曾是晋阳湖的所在地。为了开辟耕地,一位先贤带着百姓在灵石(今山西灵石县)决口开水,这个人就是水官台骀。关于台骀治水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里面记载着他是远古太原最早的开拓者。有关“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流传已有数千年,成为晋源人民颂扬台骀治水为民造福之美谈。

  杨润德土生土长于晋源,并发自骨子里热爱晋源,他多年走访了多位太原史志学家,对端午纪念台骀的来龙去脉很是熟悉。

  据记载,汾河“一度阴气滞积,水道壅塞”,尤其洪涝季节,河水四处漫溢。台骀成为水官后,发现晋阳湖底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便决心把湖水放出,让百姓有田可耕,改善生活。于是,台骀带领百姓在灵石山选好突破口,开山凿石。但是,当年台骀在治水时,条件十分恶劣,山石坚硬难掘,白天挖山,晚上石头又会长起,总是挖不完。而且毒虫、毒蛇遍地,日夜工作,他们顾不得吃饭。天气炎热,人们连续病倒,工程不能进展。

  台骀母亲得知后,组织村里的妇女,将晋阳湖边的红枣、糯米用苇叶包成粽子,煮熟后连同米酒、雄黄酒,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放在竹筏上,顺水漂送到台骀那里。开山凿石的人们,吃了粽子,身上点了雄黄酒,顿感力增百倍,不久就掘开了灵石口,把汾水引入黄河,现出了万顷良田。“人们感念恩德,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以包粽子、挂艾草等方式纪念治水英雄台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习俗了。也可以说,晋阳文化端午节纪念的是台骀。”杨润德说:“说也凑巧,现在,在晋源一带生长的苇叶上,留有酷似鱼咬粽叶的牙印子!如果你问当地的老人,他们会告诉你一个传说,这牙印是当年粽子沿河而下被鱼群咬的痕迹!”

  晋阳文化民间研究会的姚富生会长表示,在晋源提起台骀,人人知道,可能记不太清楚历史上的准确记载,但大多都知道是台骀打开灵石口,空出良田的故事。早从几年前起,太原市就在晋阳湖畔举办了晋阳湖端午民俗文化节,赛龙舟、包粽子,彰显龙城文化内涵。

  常识档案

  1、晋源区的台骀庙

  距晋祠十余里王郭村的台骀庙是原太原县台骀公庙,“岁时祭祀”于此。方志中记载,此庙唐朝时就有,规模甚大,占地30亩,房屋200余间,亭台楼阁林立。到清末时已毁败不堪。而今,明朝洪武年间所塑的泥像还基本完好。

  晋祠内的台骀庙,坐落于圣母殿南侧,里面塑有台骀神像,白面长须,神清气静,塑像后是彩绘壁画,内容为先民们渔猎耕种,一派田园风光,表明台骀治水功成后,先民得以生产繁衍,暗含着对台骀的赞颂。

  2、太原端午节习俗

  记者登录“太原方志网”,查询到有关太原人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太原和全国各地一样也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用苇叶包上糯米或黄米、红枣、小豆等,外以马莲捆扎。在太原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农历的五月是“恶五月”。因为农历五月份的太原,蛇、蝎、蜈蚣、蚰蜒、疥蛤蟆等“五毒”开始活跃,骚扰人畜。在医学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五种毒虫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故而要采用许多办法来驱邪避瘟。基于这种认识,旧时太原人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剪窗花“禁五毒”(“禁五毒”用红纸剪成毒蝎和剪子、锥子等图案,将剪子剪在蝎子的尾巴上,将锥子剪在蝎子的背上,然后把这组窗花贴在窗户上)、贴辟邪(是印画有黑虎和黄牛的两张黄纸。把它们贴在家居的两扇门上,一边是黄牛,一边是黑虎,用以辟逼蛇、蜈蚣和其他毒虫)、插艾草、点雄黄、系红黄线和戴香囊等习俗。

  3、端午节来历的另种说法: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啼号,过了十多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竟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