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友人忆张充和的最后时光:很少写字 但还常常唱曲

2015年06月19日 10:17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

  历经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不论境遇如何、心态如何,张充和始终气定神闲地写诗、习字、唱曲,用自己的一生最完美地诠释了优雅的精神内涵。两年前,旅美作家、批评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苏炜曾与张充和有过一段忘年交,亲耳听过她唱昆曲,并将她口述的百年历史如数记录,汇编成书,最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苏炜认为,以“民国风”“民国范儿”去谈论、去套张充和,反而把“张充和”的意义狭隘化了。张充和身上所体现的,是整个流传千年、而又在今天世俗生活里已经大大流失的——中国传统文人文化的优雅风范。雅,优雅、文雅、清雅,这或许倒是可以一语名之的“张充和特质”了。《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我们现在心仪的‘民国范儿’,其实就是这种优雅的人生态度,传统文人身上的美丽优雅,在现在的中国已经很少见到了。我们看到张充和这样真实地活着。”

  苏炜告诉记者,在张充和晚年的最后阶段,身体保持得不错,但因为目力和精神的缘故,很少写字,但还常常唱曲。“一唱起昆曲,老人家就神采焕发。有次我去看她,一口气唱了《牡丹亭》里的两段曲子,而且依然文辞精准,唱得婉转动人。老人一直喜欢独居,后来家人给她找了陪护,一直过得不错。”

  张充和在书法、诗词、国画、昆曲等的多面造诣,也使得后人很难给她的身份做出归类。苏炜认为,她基本上是处在自由出入其间又游离在外,她左右两方面的朋友都很多,也都相处得很好。让她超越在这种社会、政治的“二元对立”之上的,恰恰就是她的文化表现的“上乘”——书法、昆曲、诗词均具有当代一流水平,因而被不同政治倾向的朋友欣赏和爱戴。“我想,清溪流水、云淡风轻,是言说张充和诸般艺术造诣和人格特质的比较恰当的字眼,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文化,清是一个至高的境界。”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