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遗保护者登“中国好人榜” 10年写135万字笔记

2015年06月29日 15:21 来源:现代金报  参与互动()

  王淼10余年从事“非遗”工作,写下135万字工作笔记 通讯员供图

  10余年从事“非遗”工作,写下135万字工作笔记,这个清瘦、微驼着背的身影,就是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淼。在他的带领下,浙江非遗事业从无到有、再到“浙江模式”“浙江经验”领跑全国。

  虽然病痛使他颈椎严重变形、走路艰难,但他为挽回湮灭在历史中的文化瑰宝,踏遍了浙江90个县区市。直到因超负荷工作住进重症监护室,他依然惦念的是“把非遗的根留住”。2015年3月,王淼荣登“中国好人榜”。

  □通讯员 周松 记者 樊莹

  从事文化工作26年

  不知疲倦的“工作超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说与做。我们的责任是,缩短愿景与使命、理想与现实、思考与行动、说与做的距离。”这是王淼的新著《风生水起》中的一句话,也是他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

  王淼从事文化工作26年了,是有口皆碑的“工作超人”。然而,看一眼他的身体,很难想象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青年时期,王淼因一次重病落下了残疾,颈椎严重变形导致手抬不过肩、脚迈不过槛。带着这样的身体负累,他奔走在基层,发现非遗保护新现象、破解濒危项目疑难杂症、为非遗传承人雪中送炭。

  在他的工作日志里,从来就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概念,除了节假日偶尔不加班,平常晚上都在办公室,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凌晨一两点睡觉是经常的事情。浙江省文化厅保安刘志成说,王处长是不知疲倦的“夜猫子”,每天都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

  一些同事看到他瘦削的身形和经常充满血丝的眼睛,忍不住劝他要注意休息。他总是笑笑说:“非遗传承是靠‘口传心授’,大部分代表性传承人年事已高,我们可是‘与时间赛跑’,如果他们走了,可能一门绝技绝艺就要失传了。”

  创造浙江非遗保护诸多“第一”

  非遗工作的“业绩达人”

  2014年10月29日,因连续超负荷工作,这位同事口中“与时间赛跑的工作超人”昏倒在会议室门口,被送往医院重症监护室。在医院救治期间,虽然四肢已经不听使唤。但还是在妻子的帮助下整理近50万字的工作日记。

  “非遗保护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国的出现才十余年,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王淼经常对周围的人说:“我们要在工作上成为有战斗力的‘狼群’,浙江非遗要有超前思维,要干就必须要干出全国一流。”

  就这样,浙江非遗保护创造了诸多“第一”和“率先”,如浙江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目录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国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目录中,浙江入选数实现“四连冠”,等等。所有成绩的背后,都凝聚了以王淼为代表的浙江文化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为了守护传统剧种,王淼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组织绘制了《浙江省传统戏剧项目分布图》,拍摄了56个浙江省传统戏剧项目微纪录片,编印了《浙江好腔调——56个传统戏剧集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浙江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地方戏剧项目有56项,但此前能正常演出的已不足1/3。

  这次能够荣登365好人榜单,中国文明网是这样点评的:“非遗”保护的能量在于代代相传,王淼一刻不敢懈怠,跑赢了“时间”,为非遗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王淼是一位好干部,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