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联将领陈翰章:原为皇族宗亲 牺牲前被割舌剜目

2015年07月21日 15:2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抗联将领陈翰章:原为皇族宗亲牺牲前被割舌剜目
陈翰章烈士遗像

  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将领陈翰章日记现世,披露东北抗联壮烈往事

  本报记者 李一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9·18事变”进军东北。在关外军力占绝对优势的10万东北军,仅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后就撤往关内,半年后东北全境宣告沦陷,伪满洲国成立。但抵抗的火种并未就此熄灭,脱胎于东北义勇军,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了东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东北抗日志士孤悬敌后14年始终坚持战斗,虽承受了重大牺牲,但成功消耗牵制了日军大量人力物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综观东北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抗战历程,涌现了大批杰出的英雄人物,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背影。随着近年来抗联史料挖掘整理的深入开展,对许多抗联名将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近日,记者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一部记录中共著名抗联将领陈翰章的记录片即将播出。中共延边州委组织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主任盛呈彦告诉记者,该片披露了被称为“镜泊之虎”的抗联名将陈翰章的部分日记以及私人信件与亲历者口述,许多东北抗联鲜为人知的珍贵战斗细节将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陈翰章烈士之墓
陈翰章烈士之墓

  1 翩翩少年投笔从戎

  “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这首如今依然流传在黑龙江省镜泊湖一带的民谣,传颂着一位牺牲时年仅27岁的青年抗联将领。

  陈翰章,别名勋辉,满族。1913年6月14日,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县城西半截河的一个比较富裕家庭。自小聪明,4岁就上私塾接受教育,14岁参加全县私塾教员考试,居然获得第四名。1930年12月,敖东中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月入30余银元,在当时是一笔非常不错的收入。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他应该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陈翰章的外甥鄢成告诉记者,村里老人们对陈翰章的评价最多的就是“少年老成”。他为人谦和有礼,大多数时候都在安静地思考问题。因为他长相清秀俊美,常被村里人戏称为“陈大姑娘”,他也不生气,只是微微一笑。在今天,这样的人物往往被称为“男神、学霸、高富帅”。

  在抗联历史研究学者张彦夫看来,陈翰章属于当时最不可能参加抗战的一类人。“陈翰章不仅家境优越,而且还是满族正黄旗,是清朝皇族宗亲。”张彦夫说,1932年满洲国建立,前清宣统皇帝溥仪复辟,吸引了一大批满族权贵为其效命,陈翰章作为拥有皇族血统的满族青年,学识、长相、气度、才华均相当出众,他若投敌可轻松获得功名利禄,但陈翰章在9·18事件发生后的反应令人大吃一惊。

  据陈翰章的同学范广明回忆,1931年9月21日,敖东中学全体师生聚集在学校操场,老师宣布东北已经濒临沦陷,希望同学们做好抗日救国的准备,几百位同学在操场默默流泪。平时性格温和的陈翰章这天竟一反常态,仰天长啸痛哭流涕,誓言要报国仇。“他虽是满族人,但由于受过高等教育,接受了进步思想,家国情怀使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超越了民族血统。”张彦夫说当中华民族遭受奇耻大辱时,陈翰章成为了第一批挺身而出的中华儿女。

  敦化沦陷后,陈翰章利用其担任敦化县民众教育馆讲演员的身份宣传抗日思想,但很快被日本特务发现。为了逃避搜捕,1932年9月初,陈翰章加入了原东北军军官王德林率领的国民救国军,在救国军前方司令部担任文书。在攻打宁安县城的战斗中,陈翰章冲锋在前,从牡丹江泅渡攻城,被救国军内的中共秘密党组织发现,认为陈翰章有勇有谋,在部队中有影响力,于是将其发展为中共党员。

东北抗日联军部分战士 照片引自杨克林、曹红《同盟国的胜利世界抗日战争图志》
东北抗日联军部分战士 照片引自杨克林、曹红《同盟国的胜利世界抗日战争图志》

  2 四面出击敌军丧胆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发展成为11个军,近4万人,此时的陈翰章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担任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五师师长。

  当时的东北战局,日伪军占有绝对优势。陈翰章率领的部队主要在其家乡敦化以及宁安镜泊湖地区作战,策应相邻的杨靖宇部队。和杨靖宇、赵尚志等骁勇战将相比,陈翰章虽然年轻,但他的武名却毫不逊色于前辈,被日军称为镜泊湖地区的“一头猛虎”。在日军的记载中,往往蔑称抗联战士为“匪”,但对陈翰章的记录中,却恭敬地称其为“陈翰章总指挥”,这是陈翰章凶猛的作战风格为其赢得的尊重。

  抗联的主要对手,是被称为“讨伐队”的武装部队。主要由伪军、警察、地方自卫队组成,特别是日军独立守备队,是由各甲等师团抽调的精英组成,堪称当时亚洲最精锐的陆军力量。但陈翰章却专挑”硬骨头”下手,长途奔袭四面出击,破坏水坝、铁路,袭击村庄、警察局,撤退后又设下埋伏,让前来救援的讨伐队吃尽苦头。根据日本档案记载,从1939年6月到12月,陈翰章部共出击55次,毙伤大批关东军佐、尉级军官,消灭日伪军士兵更是不计其数,其发动攻击次数位居当年抗联第一路军之首。

  陈翰章指挥的寒葱岭伏击战,是一场经典的歼灭战。1939年6月,陈翰章部击毙了带队讨伐的关东军助川启尔大佐,日军随之加大了讨伐力度意图复仇。同年9月,精通日语的陈翰章监听了日军电话,综合先前获得的情报,判断日军松岛讨伐队即将通过寒葱岭,于是率领500名战士提前设伏。9月24日,大队日军军车果然如期而至,陈翰章率部发起猛攻。最后,除一辆军车侥幸逃脱外,其余日军被尽数消灭,指挥官松岛幸吉大尉被击毙。根据日军战史记录,此战日军伤亡48人,5辆汽车被毁。在抗战初期,日军一个中队成建制的基本被歼灭堪称罕见。

吉林北山烈士陵园,安葬着众多东北抗联英烈
吉林北山烈士陵园,安葬着众多东北抗联英烈

  3 舍弃亲情绝不投降

  从学生时代起,陈翰章就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时期。陈翰章牺牲后,他的日记被日军缴获不知所终,直到最近中国抗联研究学者才在日本老兵的回忆录中发现了陈翰章的部分日记。两年前,张彦夫花重金购买了一本日本70年代出版的《独立守备步兵第八大队战史》。这支部队曾与陈翰章部屡次交手,该大队大队长和二个中队长都死在和陈翰章的战斗中。作者在得到日记后将其部分翻译成日文,包括从1939年4月2日至同年10月24日的日记48篇。在重新翻译成中文后,许多细节令人动容。

  据陈翰章外甥鄢成告诉记者,“日军军事围剿不成,就使出阴毒计策,派人囚禁了陈翰章的家人严刑拷打,再派老父亲进山劝降,称如不投降就要杀尽他的家人。不料陈翰章竟让父亲把棉袄脱下来,挂在树上开了三枪,让他回去告诉敌人,再来劝降不管是谁都杀。”

  张彦夫曾经认为陈翰章此举太不近人情,但直到看到《陈翰章日记》后才发现,赶走老父后这位青年将军的心中是何等的痛苦与煎熬。他在日记中记载着“敌军派父亲来劝降我,是因为我在抗日救国事业中发挥的作用,我为此感到自豪……但看到苍颜白发的老父,年过六旬依然被敌人威胁奔走不停,我想到这些难免心中悸动不安。”

  家中出了一个“反日巨匪”,原本富裕的陈家已是彻底破落,父亲陈海一次次的被赶上山劝降,母亲与妹妹被抓入日军宪兵队队部毒打虐待,如果不是邻居冒着生命危险接济,陈家早已家破人亡。陈翰章写下休书与妻子离婚,恶言赶走老父,其实是为了保护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家人能够活下去。但陈翰章的老父陈海并非不明事理之人。鄢成告诉记者,陈海经常偷偷带着钱粮衣物进山看儿子,甚至还利用进山劝降的机会偷偷为儿子传递信息。

  1940年陈翰章牺牲后,陈海一病不起。1946年老人在对儿子的思念中去世。

寒葱岭大捷后,战士们合影留念
寒葱岭大捷后,战士们合影留念

  4 身处逆境考验信仰

  在饱受抗联游击队骚扰之苦后,日军改变了反游击战策略,在东北开展“归屯并户”、“集团部落”、“十户连坐”等措施,强制将农村人口集中到大屯居住,方便管理控制。在当时,尽管“通匪”是死罪,但老乡还是会偷偷向游击队提供钱粮,日军于是制定规定,如果发现“通匪”,不仅犯者死罪,还要牵连亲戚邻居,加上“归大屯”消灭了许多自然村落,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逐渐被切断。

  受此影响,东北抗联的生存环境逐步艰难,不得不频繁出击获取给养,日军则以逸待劳伺机讨伐,游击队损失逐渐增加。1938年6月29日,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被日军包围,这位深得杨靖宇信任的部下开始也是誓死不降,但日军胁迫程斌的外祖母和哥哥上山劝降,面对要家人还是要抗日的选择,程斌做出了与陈翰章相反的选择,叛变投敌成为民族罪人。

  程斌叛变后,向日军提供了抗联所有林中秘营的位置,这是抗联赖以生存的后勤基地与避难所。之后日军几乎破坏了所有秘营,这一结果是致命的,原本已经处境艰难的抗联顿时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由于失去了秘营,抗联将士不得不风餐露宿,后面是讨伐队的追击,天上是飞机侦察,疾病、饥饿与寒冷远比鬼子的子弹要可怕的多。

  5 抗联精神在于坚持

  “已经打成这个样子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一困扰张彦夫的问题,同样也曾困扰着蜷缩在雪地中瑟瑟发抖的抗联战士们。通过对陈翰章写给同学范广明的一份秘信的研究,张彦夫找到了答案。“一般人对抗联人单力薄所起的作用估计不足,中日战争的主要决战战场在关内,东北是日寇的大后方,这里陈兵百万,而抗日联军用少量兵力牵制了关东军若干万兵力不敢进关,减轻了我军关内战场上的压力,这就是抗联在极不利、极艰苦的条件下,对整个抗日战争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陈翰章的部队中,战士出身五花八门。有原东北军老兵、朝鲜流亡战士甚至还有绿林好汉,这支部队文化背景不同,参加抗日的初衷更是不一,而擅长政治思想工作的陈翰章则将这些怀着朴素爱国情感的杂牌军改造成信仰忠贞的抗日战士。

  在陈翰章的日记中,记录着抗联战士们在战斗间隙的生活状态,他们常就国内外战争形势、东北抗联现状与前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进行讨论学习,并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制作了国徽国旗缝在军装上,将老曲填上新词改编成革命歌曲传唱鼓舞士气。在最艰难的时期,陈翰章依然用巨大的热情鼓舞着身边的战士,鼓励他们在绝境中坚持战斗,这种人格魅力甚至感染到了他的敌人们。一些保长、警察署长与伪军秘密与陈翰章保持着联系,为抗联提供武器粮食与情报。

  6 英雄陨落精神永存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因叛徒出卖战死殉国,而率部包围他的,正是将军曾信任的部下。友军的覆没,使得陈翰章的处境更为艰难,在他牺牲的前夕,部队仅剩下了几十人。

  据日本档案记录,1940年12月7日夜里,陈翰章率部从湾沟村西面的鹰蟒山,向小湾沟的东南方向前进。一名女战士因为忍受不了饥饿,离开队伍到湾沟村寻求食物,被村自卫团员捕获。自卫团员将她押解到村内的伪警察分驻所,得到了陈翰章部行动的情报。日伪军随即将陈翰章藏身的山林围得水泄不通。

  12月8日13点20分,讨伐队在湾沟村附近与陈翰章部 15人遭遇。13点30分,双方开始交战,拥有兵员优势、装备精良的警察大队打散了陈翰章部,陈翰章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鄢成告诉记者,舅舅被击中后并未当场牺牲,而是用日语痛骂日军,恨其入骨的敌人将他的舌头割去,口不能言的陈翰章则怒目相视,敌人又剜其双目。最后日军将陈翰章的头颅砍下带走,并将遗体放在村里震慑群众。

  陈翰章与杨靖宇的遗首被日军浸泡在福尔马林中,作为战利品存放在长春的关东军医学部内。日本战败投降后,1948年遗首被长春地下党发现并设法偷出。2013年6月13日,应将军亲属请求,将军的遗首在故乡敦化章烈士陵园举行了“身首合葬”仪式。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礼兵在将军的灵柩覆盖上了党旗、国旗。这位传奇抗联将领,终于在牺牲73年后获得了安息。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