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流失文物归国路:含依法追索、捐赠回购等途径

2015年07月22日 08: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唐云云)20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政府联合举办的“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启幕。此举意在迎接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同时为流失境外大量珍贵文物早日回归营造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这是中国首次主动追索文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而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考虑到战争掠夺以及盗墓交易,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除了追索之外,流失海外的大量中国文物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回国?小编为大家梳理。

  途径一:依法追索

  典型案例:法国无偿归还32件秦国金饰片

  中国国家文物局7月14日宣布,32件从甘肃秦国早期墓葬流失的金饰片文物已从法国回归。这些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国早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金饰片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由法国相关人士购买并捐给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京华时报》报道,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项目,会同公安机关建立文物被盗流失的完整证据链,开展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适用法律及返还案例研究,向有关国家和机构明确我国对被盗文物的主权立场,制定追索流失文物的工作方案,开启了十年的文物返还路。

  据悉,在得知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有大堡子山流失金器文物后,国家文物局随即组织专题调研,积极与法方协商文物返还事宜。然而,如何归还这些文物亦有曲折。根据法国的法律,国有财产不能转让,因此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无法直接将这些文物返还给中国。最终法国政府作出决定,将其退还给捐赠人,法国著名收藏家、奢侈品大亨皮诺将4件金饰片通过中国驻法大使馆无偿归还给中国;另一位藏家则将另外28件金饰片直接送到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其全部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和展示。7月20日,法方归还的32片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在甘肃省博物馆完成了交接,同时,“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拉开序幕,免费展览将持续到10月31日。

  《京华时报》的报道亦称,目前已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中有线索的有81件件(套),在英国、比利时、日本、美国及港台地区的一些私人博物馆或个人处。

肉身坐佛(图片来源:匈牙利欧洲华通社)
肉身坐佛(图片来源:匈牙利欧洲华通社)

  典型案例:流失欧洲福建肉身佛像将回归

  今年3月17日,《东南快报》报道了在欧洲巡展的千年“肉身菩萨”疑为福建被盗文物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持有肉身坐佛的荷兰收藏家奥斯卡·范奥维利姆,在修复这尊佛像时对它进行了一次CT扫描,进而发现了里面的干尸。

  而福建大田县阳春村村民认为,这正是该村在20年前被盗的“章公六全祖师像”。随后,国家文物局表示,已在通过适当渠道与章公祖师像收藏者建立联系,并表示已与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合作,收集整理相关证据材料,并与荷兰驻华使馆协商,希望两国政府在国际公约原则下积极合作,促成章公祖师像的返还。

  《新民晚报》的报道中指出,今年5月,奥斯卡·范奥维利姆首次公开承认自己是争议中的这尊肉身佛像的所有者,并称愿把这尊肉身佛像捐给阳春村附近的“一座大型佛教寺院”。他透露,他1996年从阿姆斯特丹的一位收藏家那里买到了这尊佛像,而这位收藏家是从香港把它买来的。他坚持认为,他的这尊塑像里面不是章公祖师。他还表示,放弃这尊肉身佛像,是因为自己感到它应该回到故乡,“融入真正的佛教环境中”,“受到热爱和欣赏它的人”的崇拜。

  典型案例:美国“长城行动”归还14件珍贵文物

  中美两国于2009年1月签署了合作打击文物走私的谅解备忘录,并加强了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美国还发起“长城行动”,专门打击走私中国文物来美的不法行为。

  《新京报》报道,2011年3月11日,在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见证下,14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结束一年多的“颠沛流离”,正式被返还给中国。这14件文物中不乏珍品:距今约1600年的北魏赤陶马、距今近1500年的北齐石灰佛像、距今1400年的隋代骑士陶马,还有唐代马雕像、宋代菩萨头像等。

  其实,早在2010年,我国曾成功将陕西出土的“武惠妃石椁”从海外追回。这也是我国首次经法律途径追回的一级文物,没有花钱购买。当时负责侦破这个文物盗窃案件的是西安市公安局文物缉查大队大队长韩清龙,他曾向媒体表示,当时美国文物商人花大价钱购得“武惠妃石椁”,最后无条件送回中国,使其经济损失惨重。

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佛像“身首合璧”图片来源:央广网
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佛像“身首合璧”图片来源:央广网

  途径二:民间捐赠

  典型案例: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佛像“身首合璧”

  据《央广网》报道, 5月24日,台湾佛光山大雄宝殿前,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佛像前的红色布幔升起,被盗流失海外的千年佛首,20年来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并与专门从大陆运抵的佛身正式完成“合璧”。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北齐皇族赵郡王高叡敬造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阿閦佛三尊彩绘汉白玉石佛像,供奉于河北省灵寿县幽居寺内。上世纪90年代,三尊佛像的佛头先后被盗,佛像随后被移至河北省博物院保存。

  2014年,星云大师收到一位台湾企业家信众捐赠的一尊佛首,经两岸佛教文物专家鉴定确认后,与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的释迦牟尼像佛身相吻合。星云大师痛心于佛像的“身首分离”,表示愿意无偿捐赠。

  据悉,这尊释迦牟尼佛像将在佛光山大雄宝殿供奉至明年3月,随后将返回北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回归仪式并短期展出后,入藏河北省博物院,最终完成佛首与佛身合体及裂缝修补等技术上的相关修复工作。

圆明新园获流失文物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李晨韵 摄
圆明新园获流失文物 中新社发 李晨韵 摄

  典型案例:横店圆明新园获赠3件圆明园流失文物

  《北京晚报》报道,5月10日,占地6200亩,300亿投资,备受关注同时充满争议的浙江横店圆明新园在经过3年多的建设后,举行了隆重的启幕盛典。在启动庆典上,来自台湾的收藏家,向横店圆明新园捐赠了三件珍贵的圆明园流失文物。

  这三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分别是,清乾隆铜鎏金嵌宝英雄香薰、清乾隆掐丝珐琅八吉祥抱月瓶和清乾隆铜鎏金龙纹出戟方觚。

  这三件摆设是台湾藏家林嘉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欧洲古董商手中买到的,根据大量史料推测,藏家认为它源自圆明园。特别是方觚,在北京雍和宫几乎有一对一模一样的,雍和宫那对是没有鎏金的。

游人观赏兽首。<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张勇 摄
游人观赏兽首。中新社发 张勇 摄

  典型案例:法国皮诺家族捐赠圆明园鼠首、兔首

  圆明园鼠首、兔首是由法国企业家皮诺家族购得后捐赠给中国的。2013年6月28日,皮诺先生将圆明园鼠首、兔首捐赠给中国。两尊兽首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鼠首和兔首原为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喷泉构件中的两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失。

  2009年2月,境外某机构举行两件兽首拍卖,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此后中外各方都努力争取使兽首以合适方式回归中国。最终,两件兽首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并以其家族名义归还中国。

中国商人从日本购回唐代汉白玉佛首 图片来源:海峡导报
中国商人从日本购回唐代汉白玉佛首 图片来源:海峡导报

  途径三:商业回购

  典型案例:收藏家从日本回购唐代汉白玉佛首

  据新华网报道,今年5月17日,河北省博物馆接受了收藏家郭鹏的捐赠,完成了一尊唐代汉白玉佛首与馆藏佛身的合璧。

  这尊唐代残佛像是2006年在南宫县后底阁村出土的,当时只发现佛身缺失了佛首。而2013年,中国收藏家郭鹏赴日本考察时在一名日本藏家家中发现了这尊佛首,经鉴定后他认为佛首与河北省博物馆中一座唐代无头坐佛像的造型材质十分相似。当时他就动了购买的念头,后来通过香港艺术品商会的帮助,从日本藏家手里购回。

  据悉,佛像遭到破坏分离源于唐武宗灭佛运动,佛首何时流失于日本已不可考。这是河北省博物馆首次接受馆藏文物遗失残体归国的捐赠。

\流失文物\历经百年分离终回故土的中国青铜重器“皿方罍”在湖南长沙首次面向公众完整展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邓霞 摄
历经百年分离终回故土的中国青铜重器“皿方罍”在湖南长沙首次面向公众完整展出。中新社发 邓霞 摄

  典型案例:青铜重器“皿方罍”器盖合体

  以同样方式回归并完成合璧的文物,还有青铜重器“皿方罍”。2014年11月14日,国宝“皿方罍”在湖南长沙展出。这是历经百年分离终回故土的中国青铜重器“皿方罍”首次面向公众完整展出。

  皿方罍全称“皿天全方罍”,商周时期铸造,属酒器中的盛酒器一类,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器身高63.6厘米,器盖高28.9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方壘,被誉为“方罍之王”。

  皿方罍1919年在湖南桃源出土后不久,就因种种原因身盖分离。器盖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直到2014年6月才由湖南省政府部门、相关单位、文博机构和民间收藏人士通力合作,成功洽购回湘,与器盖完璧“合体”。

  《新京报》的报道曾称,目前国际海外文物的回流,有90%是靠回购,即个人或者机构参与国际市场上的商业拍卖,将文物买回来;我国也成立过流失文物的回购基金会。1957年我国花巨款回购了著名画家韩湟的《五牛图》。2002年国家启动了珍贵文物征集转向资金,并花了2999万元买回了国宝级文物——宋代米芾的《研山铭》手卷,此后又先后花费2亿多元买回了包括战国虎形佩等在内的多件文物。国内机构和企业、个人也回购过不少文物:上海图书馆1998年花450万元从佳士得拍卖行买回了《翁氏藏书》;保利集团也曾斥巨资买回了圆明园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铜像。

以2.8亿元港币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张亨伟 摄
以2.8亿元港币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中新社发 张亨伟 摄

  典型案例:中国商人捐款欲促7根圆明园石构件回归 

  《北京日报》消息,2013年,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KODE博物馆意外地发现流落于此的7根圆明园石柱,后得知博物馆急缺捐款,主动提出捐款给该博物馆,同时要求归还7根石柱。

  这些石柱原本位于圆明园内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分属于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和方外观等西洋建筑外侧镂空扶手之间的石构件。在建筑当中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承重等,而只是一些装饰性构件。据推断,这些雕刻精美的石柱应该是在圆明园被焚毁后,被人用马车运出圆明园的,但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后被挪威骑兵军官蒙特购买。这些石柱是伯尔根KODE博物馆收藏的2500多件中国艺术品的一部分。该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藏品正是蒙特在1907年至1935年间捐献的。

  随后,黄怒波与该博物馆达成协议。7根圆明园石柱定于当年秋季重回中国,并放在黄怒波的母校北京大学展出,黄怒波将向这家博物馆捐资160万美元。

  然而,7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并未顺利回归。《法制晚报》今年1月的报道称,中坤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圆明园石柱还在挪威,尚未启程,公司确实非常想促进圆明园石柱回到中国,集团已经向该博物馆捐款,但是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最新进展。

  此外,个人通过拍卖购得文物近年来也成为文物回流的途径之一。藏家刘益谦就曾以2.8亿元港币,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下明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有研究者称,全世界已知鸡缸杯在15只左右,市场上流通的仅3只,其他均被各大博物馆收藏。

  途径四:跨国诉讼

  典型案例:五代武士石刻经一年多跨国诉讼回归

  当然,流失文物回归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新京报》消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就是经历了一年多惊心动魄的跨国诉讼,才最终回归。

  1994年,一伙盗墓人用炸药和挖竖井的方法盗开了王处直墓,洗劫了随葬品,并将镶嵌在甬道和前室四壁的十块浮雕盗走,其后贩卖到中国香港。六年间,这批文物不知辗转至何方,直到2000年,出现在纽约的中国文物拍卖会上。

  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立刻与美国方面联系,希望其阻止拍卖活动,并将文物返还中国。收到中国方面提供的证据后,纽约州南区美国地方法院于2000年3月21日通知克里斯蒂拍卖行停止对这件拍品的拍卖,同时下达了民事没收令,授权美海关总署纽约中心局没收武士像。一周后,美国海关官员查扣了这件中国文物。

  不过,拍品委托人辩称此武士浮雕为其祖传文物,已拥有10年以上的历史。对此,河北省出示了包括浮雕与被盗现场遗留痕迹尺寸相同的证据,并出具了考古专家的证明。美国司法部门决定依法起诉这个香港货主,国家文物局代表中国政府参与诉讼。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美国司法部门最终做出裁决,将浮雕武士像无偿归还中国政府。2001年5月26日,王处直墓的彩绘石雕武士像返回中国。

  途径五:直接谈判

  典型案例:山东博兴被盗北朝菩萨立像通过谈判回归

  除以上四种途径外,直接谈判也是一种回归途径。《新京报》曾有报道,山东博兴县1994年被盗的精美北朝菩萨立像,就是这么回归的。2000年,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这尊被盗菩萨像出现在日本美秀博物馆的展览中。

  日本当时没有加入这方面的国际公约,而且美秀博物馆提供的证据也表明,当初是善意购得,所以从法律上追回来很难。国家文物局通过各种渠道和美秀博物馆展开了谈判,而后者也非常希望今后能和中国有更多的文化交流。经过一年左右谈判,美秀博物馆同意把文物无偿地返还给中国。

  中方也做了互惠安排,当时美秀博物馆迎来建馆70周年的活动,中方同意其延展纪念,等活动结束后再给中国。2008年1月,这尊菩萨立像在完成日本7年借展后,终于从日本回归祖国,并入藏山东省博物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