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旅游景点别再杀鸡取卵

2015年08月24日 10:2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迫不急待。又到了“解禁年”,国内一批风景区终于熬过了“禁涨期”,只等时间一到,立马宣布涨价。

  昨天澎湃新闻梳理了近来已经解禁、或正要解禁的国内景点发现,一大波4A级和5A级景区近期已经确定将涨价,还有许多景区准备涨价。

  自国家发改委2007年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之后,解禁必涨,已经成为游客无法承受的魔咒。景区出于保护、建设与管理,对于游客适当收点钱,放之四海都没人会有意见。但圈个地涨价,三年涨一次,并且只见价格涨不见服务升级,这已经不是在拉内需,而是在搜腰包了。在这个价格涨势面前,所谓落实带薪休假、所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夏季实行两天半休息,对于绝大多数工薪没明显涨上去的中国家庭来说,旅游的愿望倒是有了,但真正舍得把钱塞给涨价无止境的旅游景点的能力,却是相当有限的。这个良好的休息制,完全有可能没拉动多大的内需,却拉大了游客与美好江山的距离。

  景区涨价的理由,不外乎扩建园区、提高服务质量,或者称观光人数已经多到需要“以价制量”的地步。但事实上,人们见到最多的,是园区圈大了,服务却没提高;旺季人山人海了,淡季却门可罗雀。很多景区的所谓“以价制量”,其实是只看到了长假的集中消费能力,没看到一旦带薪休假成为常态之后,人们对于高不可攀的景区票价,可能产生的性价比挑选,与承受能力的不足。

  事实上,国内景区的价格短视,已经暴露出杀鸡取卵的严重弊端。根据国家旅游部门的发布,即便在飞机失事等影响出境旅游意愿的客观背景下,去年内地公民出境旅游总量突破了1.17亿人次,出境旅游花费约1400亿美元。它至少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国内旅游的成本核算已经不再有价格优势,有消费能力的国人在国内旅游消费的意愿大减。二、没消费能力的国内游客,面对国内旅游景点的消费价格,更加呈现出望景兴叹的无奈。

  去年全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3.25万亿元,这里面应该包括了国外游客给中国旅游所作出的贡献。其实如果兑换成美元,你会发现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三四倍。也就是说,中国旅客将大把的钱,花在了国外。这就像中国的消费者,将大把的钱花在日本买马桶盖的道理一样。消费者看上去是在用脚投票,其实是在用钱投票。

  按照国内景点“以价制量”的理论,按说日本的马桶盖也应该暴涨的。国外最吸引中国旅客的景点,也应该见利就涨,把门票拉高了去的。但是,人家没这么短视,没像国内景点一样把赚钱的欲望撑到无边无际。

  国内旅游景点无上限的涨价,其实是欲望无下限在价格上的直接反映,是将旅游资源权力化了的一种极其任性。许多景区,宁愿放弃“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的这块牌子,也要没完没了涨价的票子,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景点价格规范与控制的基本法治,在国内还没有真正形成,所谓的价格听证还只是逢听必涨的一个漂亮牌坊。另一方面说明,杀鸡取卵式的背后,是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能够兜得住急功近利的贪婪欲望。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