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主流文学对"三体"这样的作品重视不够

2015年08月25日 09:5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刘慈欣  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今年8月23日,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前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作品《三体》,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摘得2015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此奖。

  雨果奖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与星云奖并列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幻文学双奖。它的命名和著名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并无关系,而是以被称为“科幻先驱”、“科幻杂志之父”的美国科幻杂志编辑雨果·根斯巴克的名字命名。

  刘慈欣摘得桂冠,国内一片欢欣,网上网下的人们,都在为本土作家获得这一世界级科幻大奖而兴奋。究竟是刘慈欣太得人心,还是科幻小说别具一格?对此,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兆忠说:“科幻文学在国内尚属新兴领域,但刘慈欣本人,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他不仅超越了传统的想象作品的范畴,也超越了传统科幻小说的范畴,他的获奖,并不意外。”

  被压抑的想象

  在国内文学界,科幻小说并非主要的创作类型,国内科幻小说的兴起时间也并不长,受众不多,即便在类型小说中,也非热门类型。不过,刘慈欣依旧是科幻领域中重要的作家。李兆忠说:“刘慈欣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本身给科幻文学打上了新的烙印,因此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获奖并不让人意外。”

  科幻小说是幻想小说的一种,事实上,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中,超现实的幻想作品,一直都徘徊在主流之外。李兆忠说:“在中国,这种类型的作家和作品,一直都受到传统审美标准的制约,处在一个压抑的状态,这种状态并非现代才有,从古代就已经开始。”

  不仅是幻想小说,就连小说本身,也长期处于边缘状态。李兆忠说:“中国传统中,史学太发达,这导致小说的独立非常晚。古代语境中的小说,和现在的小说完全是两回事,更偏向于道听途说、小道消息之类,只能算是聊备一格,以供参考。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小说才开始从史学中慢慢分离出来,到了唐朝,开始有了独立的小说,即唐传奇,可以算作是虚构文学作品的一个开端。但这个开端并没有发展壮大,到了宋代,虚构作品又被压抑,一直到了明代,口头文学的兴起,小说才开始真正独立。”

  独立的格局,才能诞生真正的幻想作品。李兆忠说:“在此之前,像《西游记》这样的幻想作品,几乎是不可能成气候的。但即便明代以后小说独立,却依旧受传统史学的制约,比如蒲松龄这样传奇性的大作家,连他自己也不觉得自己多了不起。当时的主流文人,当然更加看不起,比如纪晓岚他们,从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完全可以看出他对于怪力乱神的排斥。”

  到了现代乃至当代,幻想文学已经被社会所认可,但它的发展依旧缓慢。李兆忠说:“刘慈欣是一个特例,他的作品本身超越了过去的幻想作品,和《山海经》、《聊斋志异》之类的想象完全不同,而且,他也超越了传统的科幻小说,传统的科幻小说,其功能往往有两个,普及科学知识,同时又有一定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刘慈欣的作品则更进一步,因此,他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也值得推崇的作家。”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另类作品孤立事件

  即便文学观念早已发生变化,但在当前国内文学领域,科幻依旧是边缘的创作,刘慈欣也依旧是一个另类的作家。

  李兆忠说:“当前国内的文学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第一类就是茅盾文学奖等这些大奖所代表的主流价值、审美标准下的作品。第二类则是以独立撰稿人、批评家为代表的,跟主流价值不同的,带有批判色彩的作品,比如王小波的作品就是此类。第三类是网络写作,目前来看,网络写作不论是在创作者群体上,还是在阅读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很难把刘慈欣作品分入其中某一个领域,李兆忠说:“他的作品不从属于任何一种,可以说是一个另类,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另类,但也是无法进入主流文学标准的另类。”

  早在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就有消息称有作协想提名《三体》,但刘慈欣认为希望渺茫而婉拒。今年茅奖颁奖之后,也有批评家指出:“获奖作品远没有《三体》有分量”。而在获得雨果奖后,为何没获茅奖的问题,又再一次被网友们提出。对此,李兆忠说:“国内当前的主流文学对这样的作品目前重视还不够,或者说,刘慈欣作品这样的,目前很难获得主流文学的认可。美国人给了刘慈欣一个奖,对于作品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肯定。”

  刘慈欣的获奖并不容易,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并不代表中国科幻已经具备世界一流的水准。李兆忠说:“这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一般来说,好的作品往往需要一定的基础,大量的创作者,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往往会更容易诞生出好作品来,但是目前看来,我们显然还不具备好的科幻文学基础,不论是创作者的群体,还是作品数量,抑或是社会对于科幻小说的关注程度,都还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出刘慈欣这样的作家、《三体》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偶然的。”

  没人批评的大奖

  尽管国内科幻文学兴起不久,科幻作品受重视程度也不足,但刘慈欣并非是新兴的作家,而是一个多年创作科幻小说的老作家,他的作品,在科幻文学领域,也早就享誉海内外。

  有意思的是,刘慈欣的作品,很少为主流的文学评论所关注,而在文学界之外,包括科幻文学领域及读者、科幻爱好者中,则更多是美誉,极少有批评的声音。

  获得雨果奖之后更是如此,不论是批评家还是读者,更是一片赞誉。这和莫言获奖后争议不断的现象截然不同。李兆忠说:“刘慈欣和莫言是不一样的。一方面,莫言是一个公众人物,他的作品广为人知,特别是经过电影的普及之后更是如此。因此各种意见都会诞生,他的作品,释放了大众的某种情绪,包括人心中的一些黑暗情绪,这给他带来了赞誉,但另一方面,也必然会遭到大众中那些道德意识比较强的人的反感。事实上,这样的反感由来已久,并非因诺奖而诞生只是被放大而已。此外,莫言作品中有一些迎合西方人观念的东西,本身可能并非是莫言有意为之,但确实也造成了一些人对于他的作品的不满意。”

  相对来说,刘慈欣尽管在科幻文学中声名卓著,但放在整个社会中,依旧不能算是有名,他的作品,也远远谈不上普及。李兆忠说:“从读者群体来说,科幻小说目前依旧算是小众的文学,读者群比较小,大多数又是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同时对自然科学有所喜爱的人。这个群体普遍素质会比较高,一般来说,不大会出现过分的批评或者指责。此外,科幻文学处于主流文学之外,和主流的文学价值无关,因此它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读者群。因此受到外界批评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更重要的是,科幻文学虽然是大众文学,但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进入其中。李兆忠说:“特别是像刘慈欣作品这样的,小众而又高端,所涉及的领域许多时候超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超过常规的认识,涉及人类、宇宙、外太空之类,平常人想要阅读,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更不用说批评了,即便是想要说三道四,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科幻会变得大众吗

  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到今天,科幻作品的受众同样并不广泛,即便它被归类于大众文学之中。那么,刘慈欣的获奖会让更多人对科幻感兴趣吗?是否也会推动中国大众文学的发展呢?

  李兆忠说,“或许会有这样的效果吧。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对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或许会对科幻文学有不同的态度,比如90后、00后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科幻小说,也更容易喜欢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年轻的文学,许多时候也是年轻人所喜欢的文学,而年轻往往意味着前卫。对此,李兆忠说:“刘慈欣是更具前卫性的作家,比莫言、比茅奖的获奖者更加前卫。相比较而言,传统的写作,更多会注重对于人性的挖掘和展现,而在这方面,刘慈欣则游离于外,这未必是一个好处,假如说,他能够在科幻作品中,同时也多注重一些对人性的挖掘,那么我想,他应该会获得更多读者的喜欢。”

  不论怎样,刘慈欣的获奖让更多人了解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学世界。李兆忠说:“他的作品给未来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更加宽阔而深远的视野。告诉人们,有时候不必只是盯着当下,盯着眼前那一点儿物质的利益,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看人类的未来,看看广袤的宇宙,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超越世俗去看待未来。”

  这样的视野,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幻想。李兆忠说:“它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其实许多时候人们会有一种狂妄,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长,但当这种狂妄消解之后,再去看世界,看人类自己,我想可能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