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华教授:在文物上涂鸦表现对文化敬畏感的失去

2015年09月16日 10:12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唐文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那些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上,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对于历史、对于生活、对于文化的敬畏感的失去。

  古代的中国人,讲究敬天法祖,儒家更是重视敬畏感的培养,“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是对自身文化的尊重,对那些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东西的重视。古人有一整套完整的礼仪制度,不仅保证文化传承的严肃性,同时也是每个人提升个人修养的途径。

  到了现代社会,更多开始强调个人的实现,强调人的理性,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过分地强调个人,可能也会使我们过于傲慢,对于自然,对于历史失去敬畏感,这或许可以叫做是人性的傲慢,人们科学征服自然,同时也使得许多人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而这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对于文化、对于历史的态度。

  轻贱历史,也就等于轻贱我们自身,失去敬畏感,也就是失去了厚重。怎么样改变这样的状态,一般的教育或许可以慢慢养成公德,这没什么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本身,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尽管重视的不够,但是应该会慢慢变好。

  但我想,教育可以培育公德,可以提升人的素养,可以养成自律的习惯,但仅仅如此,可能不够,人本身有外在的需求,希望生活的环境能够更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更融洽,但同时,人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希望能够升华,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因此,敬畏感的培养就很重要,我认为这一个在行为规范、公共道德的养成之外,同样需要重视的事情。

  如何培养敬畏感?其实传统的经典教育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资源,礼的培训、人格的养成、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同时还有君子圣人作为表率,可以说,有非常完善的体系可以借鉴,这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其实也弥足重要,因为个人修养的提高,君子的养成,不仅仅是行为模式的改变,也是人格的完善。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