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老年漂”,不止寂寞待安放

2015年10月21日 16:59 来源:太原晚报 参与互动 

  有这么一群老年人,大多年过半百,本应在家乡安享晚年,却要离开生活已久的故土,来到陌生的城市落脚。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来往于家和幼儿园之间;他们每天带着孩子,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家长里短,交流带孩子的心得体会;他们生活的重心就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年漂”。(《现代金报》10月20日)

  这是一个数量庞大却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老年漂”人口已近16万人。

  “老年漂”成为城市中的寻常风景,既是亲情召唤,亦是公共服务功能的代偿。虽然中国的家庭劳务不如常规职业一样被重视,但也正是有了这些老人,才填补了本应由公共服务花极大精力和财力去组织和构建的育幼等基础职能,而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区,相应机构早在各个社区遍地开花。

  在城乡二元格局尚未打破的今天,漂在城市的老人,即便生活无忧,一样有自己的烦恼。从熟悉的生活环境走向陌生的生活方式,未知的生活,全新的关系,这样的挑战,纵使适应能力更强的年轻人,怕也会心有戚戚。其实,相较于语言或习惯,最大的挑战,还是社会保障体系。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在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02亿,具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多达1亿,一旦医保等基本兜底制度不能有效互通,“老年漂”的生老病死,都将成为个人及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此心安处是吾乡。不是家,才叫“漂”。给予漂泊老人市民身份,在权益与自由层面享有户籍人口同城待遇,这才是解决“老年漂”问题的根本路径。比如在衣食住行上给“老年漂”同等优惠,发挥社区的组织协调功能,关爱他们的晚年生活,引导子女在奔波之余关注进城老人的精神需求……凡此种种,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关怀身边的“老年漂”,城镇化该拿出制度化的脉脉温情。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