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陶然亭道边古碑被弃风吹日晒 主人疑为清河南巡抚

2015年10月26日 15:00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先生在现场为石碑拍照

  石碑上字迹模糊,但仍可辨认出这是清初诗人孔尚任的名章

  由于字迹难以辨认,这部分诗文能看出是孙某题写的,但难以确定其具体名号

  法制晚报讯(记者 崔毅飞)近日有市民发现,陶然亭公园里的路边躺着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信息极为丰富,文字中涉及众多历史名人,但石碑却长年无人保护,风化现象严重。

  法晚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发现,围绕石碑仍存在诸多谜团。通过碑文可以发现,它的主人可能是当时的河南巡抚,但它是如何被运到这里的?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答案。

  现场 古碑被弃公园道边

  近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在陶然亭公园遛弯时,无意中看到路边一块石头,近看上面竟有刻字。

  他认真研读发现,此碑历史信息极为丰富。转天,吴先生带着毛刷、卷尺、单反相机,对石碑进行清理、测量与拍摄,并在博客中发文《名人荟萃留诗刻 道旁古碑无人识》。

  法晚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通过现场测量发现,这块石碑为偏白色大理石,长3.3米,宽0.76米,厚0.30米,十二条边都经过打磨倒角,斜躺在公园一处道边的土坡上。

  有市民告诉记者,很多人都注意过这块石碑的存在,但具体情况则很少有人知晓。

  记者注意到,石碑不仅朝上的面有字,长边的侧面也有文字,文字细密隽秀,但很多已经看不清楚。石碑躺在露天,没有任何保护和说明,树荫下的字迹相对清晰,暴露在阳光下的部分则风化严重,很多文字已经难以辨识。不过吴先生还是对可辨文字进行了辑录。他发现这块石碑非同寻常,很可能出自清康熙年间。

  考证 碑文作者均系历史名人

  据吴晓平介绍,石碑上有诗句数十首,题诗者有十几人,而且均是有名有姓的文人墨客。所题诗句均未见经传,题诗中多有提及的“涿鹿城西的西溪草堂”少有记载,但草堂的修建人绝不是一般人。

  吴先生从碑文上发现的名家有:

  孔尚任,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李振裕,康熙年间当过“刑部、工部、吏部和礼部尚书,其祖父三代出过八个尚书,“一家八尚书”说的就是他; 查升,康熙年间著名书法家,康熙曾评价其书法“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升乃脱俗耳”;蒋仁锡,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叶藩,字桐初,叶藩和曹寅是挚友,两人经常诗书往来;朱星渚,康熙年间著名书画家。

  吴先生说,题诗肯定还涉及到其他名人,但由于字迹模糊难辨,留下了很多问号。

  谜团 石碑的主人是谁?

  这么多名人题诗并勒石立碑,是为何呢?从诗文得知,这些人主要是为“李朗庵中丞”在河北涿鹿之西新建“西溪草堂”而题,在诗文中都提到这位李中丞,提法多样:朗翁老先生、李老夫子、朗菴老先生、朗菴老祖、朗菴中丞老先生……

  李朗庵是何许人?《法制晚报》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发现,清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李国亮,字朗庵,其官位相当于今天的省长或省委书记。这个李国亮很可能就是石碑上说的李朗庵。

  李国亮的籍贯为奉天省奉天府海城县人(今辽宁省海城市)。生卒年月:崇祯十四年(1641)- 康熙四十五年(1706)。石碑上有康熙四十一年的字样出现,这与李国亮在世的年代基本吻合。也就是说,石碑中出现的李朗庵,很可能就是历史记载中的李国亮,但最终定论,还有待通过碑阴文字进一步破解。

  就李国亮其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王敬雅告诉记者,在清史研究领域,李国亮不像年羹尧这样的重臣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但还是能够查阅到他的一些履历。李国亮是康熙十一年的举人,起初在陕西省蒲城县任知县,后升至汉中府做知府,而后又在江苏省和河南省做过布政使,最终升任河南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王敬雅介绍说,李国亮是一个汉族人,汉人能在清初官至巡抚的不是特别多。从史料记载来看,李国亮在任河南巡抚期间非常重视教育,因此和一些知名文人学者肯定会有联系。文人为官员作诗,也反映了清初官员和文人的关系如何。文物爱好者发现的这块石碑,对研究清初官员、文人的社交活动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这些交往多是私人交往,在官方记载中是不多见的,具备一定的补史作用。

  研究这块文字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研究一个清初官员和文人之间的“朋友圈”。

  石碑如何来到陶然亭?

  让吴晓平不解的是,西溪草堂位于涿鹿城西,其石碑为何出现在陶然亭公园?

  现年69岁的李新乐是一位文史研究者,他提供出一条线索。1980年,李新乐在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做技术工作,业余喜好寻访古迹,在陶然亭发现了这块石碑。李新乐听公园的老人讲,这块石碑是从段祺瑞府运来的,准备在公园展示。

  但过去了35年,公园里的老同志早已失联。石碑究竟哪年来到陶然亭?和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段祺瑞有何关系?这些还有待一一破解。

  说法

  尽快保护避免风化

  在李新乐的印象中,这块石碑的字迹极为清晰。而时隔35年后,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可见风吹、雨淋、日晒加剧了石碑的蜕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分析,石材无论风吹雨淋,还是接触泥土,都对其保护不利。应将其安放到一个阴凉避风、便于展示的地方保护起来,这样才能延长文物的寿命。

  吴晓平认为,碑石上的记载填补了史载空白,可惜扔在路边无人理会,这些珍贵的史料将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还望尽快将此碑石加以保护并深入研究。他呼吁有关部门及早将此碑扶正保护,避免风化加剧。

  今天上午,记者致电陶然亭公园经营管理科,该科室负责陶然亭公园的文物保护工作。一名刘姓男工作人员回应称,他会向领导汇报石碑的情况,尽快到现场判断石碑的文物价值。如果确定其存在保存价值,将实施保护工作。

  随后,记者将石碑的照片发到了该科室邮箱。本报会继续关注石碑的命运。

  文并摄/记者 崔毅飞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