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山市抢救徽州话 112位“土著”录制土话存档

2015年10月28日 10:1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在档案局僻静的房间里,对着录音话筒,谢道德一字一词地用土话朗读。

  标注满方言词汇的录音文本。

  12日,谢道德来到黄山区档案局。对着话筒,念了两个小时的字词句。他的声音,将从此永久保存进档案馆。谢道德是安徽黄山市112个徽州方言发音人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徽方言,一年前,黄山市档案局启动了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采录工程:在全市选定70个方言点,112个发音人,录制最“土”的徽方言,建档存储。这项工程将在今年年内完成。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进,各地方言正在消失,很多省市已自发启动了方言语音存档工程。而黄山市的做法,与国家的一项工程不谋而合:今年5月,国家语委会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百年之后,当人们再次考古,不必再根据当时的方言来推测万年前的语言发音,直接调出数据库即能听到声音。

  徽州话有多复杂?

  相邻村听不懂

  徽州话以复杂难懂而闻名天下,古籍就有“六邑之语不相同”的说法。十里不同音,尚不足以说明徽州话的复杂。两个挨着的村子,说话都彼此不一样,隔几个村就互相听不懂。

  这些词徽州话这样读

  向日葵“开花莲”茄子“落苏”南瓜“北瓜”知了“唧唧鸭”虾“叫花”瘌蛤蟆“蛇炮”

  “土著”录音

  “我们这次,是要采集方言,说话要‘土’”

  早上5点,黄山汤口芳村,天刚蒙蒙亮,谢来桃叫醒丈夫谢道德。两人走路到了汤口镇,坐上公交车。6点,赶到寨西,又搭上了去城里的班车。

  年初,镇上文管站的人找到她,让她去城里的档案局录个什么音。几天前得到通知:时间定在10月12日,录音时照着书上念。

  谢来桃没文化,不认识几个字。最初答应下来,是以为录音时跟着人家读。这次说要照着书上念,她决定带着丈夫一道去。

  7点,太阳初升,黄山市中心屯溪被照得通红。

  谢来桃夫妇还在班车上,黄山市档案局副局长尚修茂跟科教编研科副科长胡乃玉出发了,技术人员带上专业录音录像设备,直奔太平。

  8点半,在黄山区(当地称太平)档案局,胡乃玉跟谢来桃夫妇见面。

  “我们这次,是要采集方言,说话要‘土’。”说着,胡乃玉把《黄山市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录制文本》递过去。谢来桃不识字,向老公请教。胡乃玉得知谢道德也是汤口本地人,“那干脆就你来吧。”

  谢道德开始温习。先念了一遍单字,再读词语和句子。《录制文本》是按照普通话的词汇编辑的,这些词汇,在当地方言里根本没有。他拿起笔,一边念,一边在词汇旁标注。在向日葵下边写上“开花莲”、在茄子旁边写下“落苏”、在大年初一旁边写下“初一朝”、南瓜旁边写上“北瓜”。

  因为谢道德有些文化,读着读着,就用普通话念过去了。“知了”、“虾”……胡乃玉突然打断:“你们不叫‘知了’吧?”老谢顿住,回头问谢来桃:“那个叫什么?”谢来桃笑得合不拢嘴:“唧唧鸭。”老谢也顿时想起来,“对,唧唧鸭,唧唧鸭。”一边点头,一边在知了旁边写下,又在虾旁写上“叫花”。

  读到瘌蛤蟆,谢道德又犯愁了。还是妻子的土话地道:“蛇炮(xie pao)嘛,xie’pao’xie’pao,越打越lao。(蛤蟆蛤蟆,越打越胖)”工作人员张燕在旁边插话:“我们太平话不那样叫,我们叫lai lai gu”。

  黄山区档案局一位局长走过来,用普通话跟老谢打招呼:“谢谢你们支持呢,这个是抢救性的……”谢来桃又忍不住笑:乡下里土得掉渣的话,竟然还要录个音。

  虽然汤口与太平相隔并不远,但人们习惯用普通话交流。局长的方言,谢来桃听不懂,汤口人的土话,局长也听不懂。张燕举例说:“三岔与芳村讲话不一样,芳村、汤口(镇街上)、岗村人讲话都一样,但也互有差别,他们跟太平人讲话又不一样。”

  两个小时后,谢道德标注完录音文本,技术人员已在会议室搭起了录音工作台。谢道德开始录音,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地读音。

  录完音,胡乃玉递上一百元钱的误工费,并让谢道德在登记表上签字。

  谢道德只是太平18个发音代表之一,黄山市档案局将太平划分为9个方言代表区,每个区域选两个当地人来发音录制。实际上,太平话不属徽州方言区,而是属于吴语片区。但因为太平现在属于黄山市,所以也纳入进来了。他们将太平话划分为吴语宣州片、吴语徽州片、方言过渡带。

  谢道德属于吴语徽州片的方言发音代表。

  方言危机

  “过去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现在成了鬓毛未衰乡音改”

  方言片区跟行政区域并不重合。黄山市共三区四县:市中心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当地人俗称太平)、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而徽州方言划片,则不包括太平,但包括相邻近绩溪、江西婺源。

  徽州话以复杂难懂而闻名天下,古籍就有“六邑之语不相同”的说法。仅以歙县话为例:大致可以分为东乡片区、南乡片区、西乡片区、北乡片区、城里片区。而南乡片区,又有里截话、外截话、岔口话、水南话、王村话、街源话。每隔几个村,就是一种方言。徽州区档案局副局长方有良认为:十里不同音,尚不足以说明徽州话的复杂,实际上,两个挨着的村子,说话都彼此不一样,隔几个村就互相听不懂。

  跟徽派建筑一样,徽州文化独具一格。而徽州方言的特殊,也引起了黄山市的文化人注意,休宁县教育局退休官员钟海军就是其中之一。

  经他考证,徽州话之所以形成如此复杂的方言,与徽州历史地理环境有关。经过历史上的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中原人来到徽州,成为后来的徽州人。徽州多山,人们迁来后分散居住,而江南肥沃自给自足,各聚居区没有交流的需求,于是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方言。

  而这些方言,又形成了徽州独特的文化。前些年,钟海军考证大量文史资料,并对照很多词典,发现徽州话里,保留下了很多古汉语词汇。

  随着社会的发展,徽州话的这种复杂,导致了交流的障碍,于是,普通话开始流行,作为徽州独特文化的徽州方言,正在逐渐消失。

  “我让小孩写ji’ge’le(站立的意思),他马上就写‘站’,实际上,方言里有对应的词汇,但小孩子本能地就对应上普通话词汇,他们是在用另外一种语言思考问题了。”

  “刚推广普通话时,很多老师想不起怎么用普通话表达方言一些词汇,现在却完全反了,大家不知道怎么用方言表达普通话里的词汇了。”钟海军非常担忧:渐渐地,徽州人会忘记乡音,丢了自己的根,过去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现在成了鬓毛未衰乡音改。他认为,要挽救徽方言,一方面,家长应该在家里跟孩子讲方言,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想办法,比如电视台开一些方言栏目。

  黄山市档案局前局长刘文开认为,方言消失变迁是大势所趋,作为档案工作者,首先要想办法对方言进行存档。

  酝酿了两三年,刘文开又跟安徽省档案局领导、国家档案局领导沟通,是否可以申报项目,来专门做这个事情。上级也很感兴趣,但建议他先把成果做出来,再来申报项目。

  于是,刘文开组织研究此事,并确定了初步的方向:找一些方言发音代表录音建档……

  如何去做

  “抢救越早效果越好,徽方言保存越全面。”

  2013年1月,刘文开被调到黄山市人大,田玉峰接替他任黄山市档案局局长。

  这天,田玉峰召集局务会,把徽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提上日程。“徽方言正在消失,会讲民谣的老人存世渐少,抢救越早效果越好,徽方言保存越全面。”

  去年4月,该市档案局召集各区县档案局,进行任务分解。向一些专家征求意见后,去年七八月,徽州区被划分为四个方言片区:上西乡片区、下西乡片区、岩寺老城区片区、小北乡片区。

  按照市档案局要求,他们在四个片区物色8位发音人:本地土生土长、文化程度不要太高、身体健康、最好有村干部经历。最后,他们又在岩寺老城区增加了两个口头文化传承人,其中包括81岁的前新华社记者柯仲俊,以及会唱民谣的程珊青。

  随后,档案局开始招标选择录音公司。黄山市天籁文化传播公司以15万中标。

  8月21日,黄山市委宣传部与市档案局下发《关于加快开展徽州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的通知》,语音建档工作全面展开。今年年底,黄山市档案局将完成70个方言点112位发音人的语音采录工作。录制完成后,后期进行整理加工并存进档案馆。

  抢救方言 国家在行动

  10月10日,在岩寺老街柯仲俊家里采访时,老柯的外孙女吴学文放学回家,用普通话跟外爷外婆聊着天。吴学文在城里上高二,她已经不会讲当地方言,但能听懂。老柯说,外孙女的父母也不会讲方言了。

  采访对象均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孩子不会讲徽州话了。这让他们觉得有些难受,徽商曾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素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话也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这些让他们自豪的东西,在他们身边却开始慢慢消失。

  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建敏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信息,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有滋养与传播地域文化的作用,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与风俗民情。和普通话相比,徽州话保留了更多的古汉语词汇和发音,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所以,方言应该被保护。

  方言消失,不仅仅存在于黄山市的徽州话。随着经济社会进步,人们交流越来越频繁,普通话日益普及,很多人逐渐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方言。

  早在2012年,浙江省档案局就看到,青少年对浙江方言开始生疏,语言能力降低,错以为方言仅是市井俚语,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文化后继乏人,由此造成的是吴方言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吴方言很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随即,浙江启动了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宁波、奉化、温岭等地率先启动。

  今年5月,陕西方言语音建档试点工作培训会在西安召开,部署语音建档工作。6月15日,天津方言语音建档上半年录音工作开始,津民谣民歌、俗语谚语、俏皮话、吆喝叫卖、劳动号子等进入语音档案,文本2万余字。

  7月,东莞市档案局开展“东莞方言语音建档活动”,要留住东莞乡音,搭建东莞方言档案资源数据库。

  实际上,在更早的时候,2008年,国家语委就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

  今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文化的实态语料,进行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并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语保工程是对原有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的进一步扩充、整合,由国家财政支持,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

  国家语委的语言保护工程行动,让钟海军们深感欣慰。华西都市报记者苟明黄山摄影报道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