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屠呦呦获诺奖代表“中国学术界的春天来了”?

2015年12月09日 15:41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法制晚报——有此一说

  目前,“诺贝尔周”活动正在瑞典举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出席本次活动,7日,她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明日,她还将出席颁奖典礼。

  自今年10月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医学奖以来,屠呦呦成为中国的“学术明星”。她是一位真正的明星,为中国学术界注入了正能量。人们对于屠呦呦的追捧,值得所有在中国搞学术研究的人深思。

  学术研究领域,理应聚集一个社会最精英的人群,这个人群的成就,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明显体现。学术研究的唯一目的是追求真理,因此学术界历来被视为一方净土,学者专家也被视为社会的良知。也正因如此,尽管并非每个人都是屠呦呦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但人人都尊重屠呦呦。

  屠呦呦获诺奖后,有人断言“中国学术界的春天来了”。而事实上,学术界的春天离开过吗?如果说学术界曾遭遇“污名化”,也往往源于个别学者的“学术腐败”,这挑战的不仅是科学的基本精神和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和制度的公平正义。

  比如,西南交通大学、辽宁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及一些研究机构频频曝出学术论文抄袭丑闻。据报道,有调查数据显示,在180位受访的博士中,有60%的人承认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每当类似的新闻传出,都会引来舆论指责,进而使得整个学术界“躺枪”。

  屠呦呦获诺奖是世界对中国学术的认可,必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学术界的科研激情。在过去一个多月里,媒体除连篇累牍地报道屠呦呦的学术成就外,也报道了她踏实搞科研的事迹。

  屠呦呦的扬名可以让普通人明白,中国的学术界不乏踏实认真做学问的人,同时她的存在更应该让整个学术界提振精神,严格自律,不慕虚荣,坚守好知识分子做人治学的“精神家园”。同时,相关部门还应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和严肃面对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发展激励机制和学术腐败惩戒机制。张新峰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