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青海“小北京”的腊八“嘉年华”

2016年01月17日 2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通讯:青海“小北京”的腊八“嘉年华”
    1月17日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小北京”之称的青海省湟源县民众喜食“腊八冰”祈福来年庄稼丰收,身体健康。据了解,在当地坊间,素有“庄稼成不成,先看腊八冰”、“吃了腊八冰,四季不得病”之传言。图为当地民众在“腊八冰”上舂麦仁。 罗云鹏 摄
图为县太爷巡街表演。 罗云鹏 摄
图为几名留学生在秦腔表演台前合照留影。 罗云鹏 摄
图为几名留学生在秦腔表演台前合照留影。 罗云鹏 摄

  中新网青海湟源1月17日电 题:青海“小北京”的腊八“嘉年华”

  作者罗云鹏孙睿

  “庄稼成不成,先看腊八冰”、“吃了腊八冰,四季不得病”。不同于中国多地民俗,每岁青海“小北京”的腊八“嘉年华”由民间打“腊八冰”与吃“腊八冰”的传统中便悄然开始。

  “小北京”是青海省湟源县的别称,此间地处中国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结合部,历史上中原农耕文明与西部草原文化在此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由此穿越而过,素有青藏高原“海藏咽喉”、“茶马商都”之称。

  “还是头一回见在冰块上舂谷物的。”来自重庆的游客汪大春驻足在文庙前,观望着商家将麦粒置入冰块上先前凿好的臼中,用木杵舂制着当日的腊八粥原料。彼时,“小北京”丹噶尔古城内的明清古街中,60余户商家已开始陆续揭开粥锅,分发“万人粥宴”,腊八粥的香气与人们脸上的喜悦“不谋而合”。

  17日上午10时30分,以“难忘乡愁,共品腊八”为主题的民俗“嘉年华”于鞭炮声中与古城门同时开启,古街中县太爷巡街、汉族布匹与藏族皮货互易、抛绣球选婿等活动次第上演。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热热地喝上一碗粥,再享受这种历史文化的再现,既饱口福又饱眼福。”年逾古稀之年的韦昶荣是湟源本地人,“按照老一辈的传统,从今天开始就要忙活着(为)过年的准备了,虽然是辞旧迎新,但好像现在过年又多了一种怀旧情结。”

  中午时分,古街中已是人声鼎沸,沿街拔牙、磨剪子戗菜刀、冰糖葫芦叫卖声或近或远,秦腔、皮影戏、青海平弦声不绝于耳;拱海门前茶马互市表演引得往来行人定睛观瞧,人群中“老学究”打扮的“导游”答疑释惑着古城历史的变迁。

  据介绍,丹噶尔一名源自蒙语译音,藏语称之为东科尔,民国二年(1913年)丹噶尔厅改称为湟源县,历史上走卒商客往来频繁、商号洋行林立、当铺瓦肆齐全,保存有完整的“歇家”(历史上藏汉民族互市的中间人被称之为“歇家”)风物遗存。

  “中国人过年前的氛围让我很惊奇。”来自美国的留学生John“邂逅”了这场富有青藏高原地域特色的腊八“嘉年华”,连声称奇道,“Amazing Qinghai where China began!”,这也将是他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以前说起文化,大家都是云里雾里的,现在看文化,其实就是我们眼前实实在在的东西。”韦昶荣介绍,“在‘小北京’,每年从当日的喝腊八粥开始,民间的活动就正式‘闹’(了)开来,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耍完社火、看完花灯才能消停。”

  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言,“过年”是中华民族的最大节日,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一共38天,人们的理想愿望、精神情感、审美习惯,被强烈发挥、放大到“年”上,并已成为中华民族民间的文化盛典。(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