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02岁日军侵华见证者:晚上在坟地躲日军轰炸

2016年02月25日 09:10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 

年前,记者在纸坊街见到华明凤,目前她住在小女儿李春芳家。

  进大门左转,就是华明凤的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

  一进门,老太太安详地坐在茶几前,贴心的女儿在她的腿上盖着薄被子,防止冻着。

  看到记者,老人笑容满面,连忙招呼女儿倒茶待客。李春芳介绍,母亲虽然已过百岁了,但现在身体不错,除了耳朵不好,其他都没有什么毛病。

  老人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早上8点起床,自己到外面的街上买早餐吃,中饭和晚饭都是女儿做,平时也是正常饮食,有什么吃什么,但一天三餐都要吃。

  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老人思维清晰,有时候还毫不客气地打断女儿在一边的补充。

  华明凤的侄女说,老人记忆力很好,家人的手机号码能记住7、8个,看得认识的人来了,也能准确地叫出别人的名字。

  为了印证自己的记忆力好,老人还现场展示了她的绝活:背诵民间结婚时的“撒红帐歌”。“一进洞房、两头一摸、五子登科……”长长的一段顺口溜,老人越背越顺溜。

  采访完毕,记者提出要给她拍张照片,她像个孩子一样非常高兴。拍完了,还要记者翻出来给她看一下。看到自己的照片,她满意地笑了。

  出生年月:1914年5月

  居住地:郑店街

  晚上在坟地里躲日军

  华明凤出生在黄岗上巴河,家族里人是做织布生意的。老人的父母亲都是红军,曾和贺龙一起参加革命,从老家打到九江的时候,父亲生病不能再走了,但这个时候又不能回家,夫妻俩在九江的一座山上躲了10年才回到家。

  华明凤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父母出走后,三个人成了孤儿,由叔叔婶婶代为照顾。老人回忆说,父母走后不久,就有士兵来家里捉人,没有抓到大人,就把他们三个小孩抓住,然后一把火烧掉了他们的房子。那个时候,她才7岁。

  三个孩子在一个土牢里关了一晚,第二天才被放回来。在叔叔家里,由于婶婶苛刻,三兄妹的日子也不好过。

  父母回来后,全家人搬到汉口居住,华明凤继续在别人的工厂里做织布工作。

  日军入侵,武汉沦陷。华明凤和工友们陷入了恐慌。“那时候我才20多岁,每天早上用锅灰把脸抹得黑不溜秋的,怕被日军看出来了。”老人说。

  在工厂里织布,最怕的就是日军丢炸弹。有一次,她亲眼看到一枚炸弹从天上掉下来,“最开始很小,后来越来越大,掉到地上‘轰隆’一声,吓死人了。”等硝烟散尽,地上被炸出来的坑像水塘一样大。

  晚上也不敢住在家里,一怕炸弹,二怕日军闯进来。后来,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住坟地。这里肯定不会有日军,炸弹也不会炸进来。

  很多次,华明凤和工友们躲在工厂里,亲眼看到日军杀国民党士兵俘虏。“他们把国民党兵拉过来,一刀就把头砍下来了。我们腿都吓瘫了。”

  时间一长,工友们对死亡已经麻木了,那时候她们经常在一起说,与其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被炸死算了。

  去年,中国举办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已经101岁的华明凤看得热泪盈眶,她对儿子女儿说:“你们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啊,真是运气好。”

  解放战争后,华明凤一家人搬到江夏郑店街,开荒种地。虽然没有战乱,但她的苦日子也没有好转。先是几个孩子连续夭折,丈夫去世,年轻的她没有饭吃,只能背着剩下的孩子讨饭。后来生活总算好转了,但她又患了几次大病,差点死掉。

  不过,这些难关都被她咬牙坚持住了。改革开放后,她和孩子的日子越过越好。

  探 访

  百岁老人华明凤

  本版撰文:记者翁晓波 通讯员王夫之 周虹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