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邛崃石笋山现“佛首” 专家:岩体垮塌后自然形成

2016年04月01日 14:05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邛崃石笋山现“佛首”专家:岩体垮塌后自然形成
石笋山造像 摄影记者 张士博

  一尊藏身石笋山的“佛首”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也引来不少市民膜拜。邛崃石笋山以摩崖石刻闻名,“佛首”的出现也引起文物专家的关注,不过,专家到现场后才发现,这只是岩体垮塌后自然形成的人面。不过,在佛首身后,确实别有洞天,建于唐代中晚期的摩崖造像,不仅展示了佛雕艺术,甚至将唐代的亭台楼阁、塔幢桥池、船舫殿宇也一一展示在高山崖壁之上。

  记者看到,所谓的“佛首”本是路边岩石,侧面看上去跟人脸神似。邛崃市文物局副局长李子军介绍,文物部门到现场看过,最终确认这只是石头风化过后形成的“人脸”,和附近的摩崖造像没有关联。李子军介绍,附近的石笋山摩崖造像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笋山的红砂岩上,一处120多米的岩壁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的佛龛。“共有33座。”李子军介绍,造像共有739尊。考古专家介绍,石笋山摩崖造像雕刻于唐朝中晚期,也有少部分是宋代雕刻。

  令人遗憾的是,在石刻上还是可以见到一些“到此一游”的涂鸦。最早的涂鸦人可追溯到宋代,在一尊佛像底部,可以看到“乾德三年九月思安僧俗游此”。考古专家介绍,从落款年号和文字内容来判断,有可能是宋代游客。在摩崖造像中,“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千手千眼观音”随处可见,佛像造型丰满,比例匀称。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雷玉华介绍,公元8世纪后半叶到10世纪前半叶,成都是中国重要文化中心和佛学中心,邛崃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座小城,自然刻上了时代印记。而石笋山摩崖造像雕刻精美,线条流畅,人物神态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唐代佛教石刻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