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弟子故交忆梅葆玖:中国戏曲界一面旗帜

2016年04月25日 22: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回顾梅葆玖艺术人生:自幼学艺 桃李满天下  来源:中央电视台

弟子故交忆梅葆玖:中国戏曲界一面旗帜
    3月29日,梅葆玖最后一场公开演讲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唯一亲传男旦弟子胡文阁表演了《贵妃醉酒》片段。图为师徒二人上台谢幕。 胡文阁供图 摄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题:弟子故交忆梅葆玖:中国戏曲界一面旗帜

  中新社记者 应妮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25日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梅葆玖1934年出生在上海,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家中唯一接钵梅派男旦艺术的孩子。他10岁开始学艺,开蒙老师是王幼卿,又跟从陶玉芝、朱传茗、朱琴心等前辈学艺。13岁正式登台亮相,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18岁开始和梅兰芳同台演出。

  梅葆玖曾说,最大遗憾就是自己本应发展梅派艺术的年纪恰赶上“文革”。从1964年起的整整14年,他没在舞台上张过一次嘴。也正因此,重返舞台后,他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机会,常演《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等梅派经典剧目。

  为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梅葆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梅葆玖的四十多名弟子中,作为唯一的亲传男旦弟子,国家一级京剧演员胡文阁25日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今早接到师父病危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在9点半进到病房后,面对昏迷的师父,我在心中默默许愿:‘一定会把梅派男旦艺术传承下去,师父放心!’”他动情表示。

  梅葆玖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3月29日的82岁生日当天,两天后就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而昏迷至逝世。最后一次亮相,正是胡文阁亲随,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青年学子阐释梅派艺术的魅力,胡文阁则全套头面带妆表演了梅派经典《贵妃醉酒》的片段。

  他回忆,当晚回家路上师父夸他的妆面画得很好,并且指点他妆面重点不在细腻,而在于红白黑等颜色在脸上形成鲜明对比,反差越大远远地就会越好看。

  胡文阁问及师父是否听得见今天唱的《贵妃醉酒》,因为现场没有扩音器,乐队伴奏的声音很大,梅葆玖答:“听到了,这出戏用的‘高拉低唱’唱腔设计,这也就是我们男旦声音独特的地方,共鸣很洪亮、穿透力很强,我听得很清楚。”

  为艺:不遗余力推广京剧艺术和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学院梅兰芳艺术中心主任傅谨教授对中新社记者直言,在中国戏曲界,梅葆玖是一面旗帜,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他的去世对当代戏剧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短期内很难看到有这样的人物出现。“梅派戏的特点是看起来不温不火,没有特别激烈的戏剧冲突,以中正平和的韵味取胜。这就决定了梅派的戏很难演,演得不好就是温吞水,很难引起观众兴趣。但是,最极致的经典艺术都是这样,而梅葆玖对梅派艺术的体悟最深,他的去世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作为旗帜性的人物,梅葆玖的意见建议可谓“一言九鼎”。中国戏曲学院的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正是在他的提议下成立的。就连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要有戏曲界人士,也是梅葆玖提出来的。

  “梅葆玖对梅派艺术精神的理解与坚守令人感动,尤其是不为世俗所动,既有开阔视野,又不动摇和改变梅派艺术的古典美学风范。他领衔恢复的梅派剧目就是梅兰芳‘移步不换形’思想的最好实践。”傅谨说。

  为人:谦和宽阔拒被称“大师”

  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刘占文对梅老先生的谦和印象深刻,“他收弟子,就是一杯茶、一束花,师徒互相鞠个躬,充分体现了梅家的家风。”

  梅葆玖心胸宽广、没有门派之见,面对别的流派精华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他的弟子姜亦珊既唱梅派又唱张派,很多人认为应该退了张派再唱梅派,但是梅葆玖对她说:“我就是喜欢你,你完全可以既唱梅派又唱张派,这样你就是在唱你自己。”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梅葆玖在全国两会上不断提出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的提案,希望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认识繁体字。在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弟子董圆圆眼里,师父永远都和和气气的,对艺术的要求极高,艺德都堪称表率。“梅派讲究大方端庄、雍容华贵,与内在品德有关。”

  梅葆玖曾拒绝被称为“大师”。他说,“我不要做什么‘大师’,我父亲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中国真正的大师并不多。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

  一代大家仙去。还好,曲终,人未散……(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