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进中国诗词之村:村民作品曾以手抄本流传

2016年05月27日 1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湖北大冶5月27日电 题:走进中国诗词之村:村民作品曾以手抄本流传

  中新社记者 曹旭峰

  《刘煌庄诗词选集》捐赠仪式日前在湖北大冶市刘煌庄举行,该诗词集收录了刘煌庄85位村民的800多首诗词。

  刘煌庄是“中华诗教基地”、“中国联教基地”,有“中国楹联文化之庄”之称。2000多名村民中,进行诗词创作的有近200人。

  记者在刘煌庄村委会门前看到一幅对联:“教留守妇孺学习诗词曲,让休闲翁妪推敲义理章。”

  “这是村民集体创作的对联,就图个心里乐。”77岁的刘煌庄诗词领头人刘正祯说。

  刘正祯是村里“诗圣”。8岁时,他就开始接触诗词,至今创作诗词近千首,引导了村里的诗词创作之风,还是首个出版诗词集的村民。

  据刘正祯介绍,刘煌庄村民的诗词创作可追溯至清代,形成规模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10多个村民劳动之余互相“唱和”诗取乐,后来加入者越来越多,于是自发成立了“村民诗词创作社”,作品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

  2011年,刘正祯、刘会炎等10个平均年龄70岁的村民,成立了“刘煌庄诗词楹联培训学校”,村民们的诗词创作开始走上规范化。

  记者在培训学校里见到了74岁农民诗人刘会炎。他正准备讲授律诗的平仄及唐诗欣赏,10多个村民陆续走进课堂。

  “村民劳动之余都喜欢来这里听课,诗词成了村民的精神乐园。”刘会炎说。

  在刘煌庄的“农民诗人”中,14岁的刘源兴是年纪最小的诗人。一次,他与父亲下田劳动时突遇倾盆大雨。这次经历使他灵感顿生,创作出“阵头雨”七律一首:阵雨滂沱风又掀,回家偶遇发狂天。潇潇洒洒余心乐,莫笑刁顽一少年。

  81岁的村民刘全美是刘煌庄年龄最大“农民诗人”。她去黄石游玩时写下“游澄月楼”一诗:磁湖湛月映长堤,暗柳轻烟春又回,万物催生齐茂盛,荷花野卉斗芳菲。如今,这一老一少的作品均成功入选《刘煌庄诗词选集》。

  刘煌庄的村民诗词创作队伍中,有20多位女性,创作风格独具一格。其中,尤以刘兰菁、刘惠芬、刘惠芳、刘翠霞、刘金玉等“五朵金花”创作的诗词为上乘,内容多为描绘人物、花卉及友谊。

  “村民创作时没有功利之心,与贫富也没有关系。”刘正桢认为,这正是一辈辈村民能够专心创作的主要原因。(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