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唐代紫极宫是华阳宫吗?看诗人李白与济南紫极宫的缘分

2016年06月21日 16:1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华阳宫是否就是唐代的紫极宫,目前还没有定论。

  唐代帝王自李世民开始,就把老子李耳堂而皇之地视为皇家李姓的祖先,其目的是要显示皇家李姓从古就非常尊贵。至高宗时,李治诏令全国各州营建紫极宫,供奉老子。唐代的济南为齐州,应诏建造了紫极宫。唐天宝三年(744年)秋,唐代大诗人李白,辞宫廷翰林,来齐州紫极宫簪髻入道,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道士。

  天宝三年的春天,才高气傲的李白因屡遭高力士、杨国忠等的谗毁,终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当年初秋,经李彦允介绍,原本就具有“仙风道骨”的李白请北海天师高如贵在齐州(今济南)紫极宫为他举行了入道仪式,授了道箓,正式成了一名道教徒。

  李白第一次来济南,就游览了华山,并咏诗《登华不注峰》,“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浪漫色彩的描绘,使华不注山增添了几分仙气,唤起人们无穷的遐想。写出与亲友别离时的感情及其深沉的祝愿。所表露的感情纯真、炽热,更反映了李白迷恋于学道求仙的消极情绪,由此也证明了他刚入道就来到华不注山的事实。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1284—1333年)所著《齐乘·济南山》中载:“山前道院(华阳宫)中有石刻太白诸贤诗,院前即华泉,水与小清合流。”说明元代时期李白的诗碑还尚存。这时的华阳宫内有众多名人的诗碑,以李白《登华不注峰》为首的诸贤诗刻石碑汇集于此,当时成为历代名家吟诗作赋题刻的集中地。宋代诗人曾巩、金代诗人元好问、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明代诗人王初桐、李攀龙、清代诗论家王渔洋都在华阳宫留下绝妙诗篇。

  李白的这次华不注游,在齐州紫极宫受道箓,作《登华不注峰》诗,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华不注山的人文底蕴,并扩大了其知名度。

  天宝七年(748年),李白第二次来济南,作有《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这三首诗载入其《古风》之二十中。诗人与太守泛舟鹊山湖上,尽情观赏青山秀水的美丽风景,都是对华不注山周围鹊山湖意境的描写,是现存最早描述鹊山湖的诗篇,说明李白第二次来济南又到了华不注山周围的鹊山湖。我们据其可知,当时的鹊山湖水域辽阔、面积很大。金代以前,华山、鹊山周围是一片汪洋,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与大明湖相通的鹊山湖,又称莲子湖。从元朝大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中,还能显现出早期山水的关系。

  李白两次来济南,先后作诗四首,其内容是登华不注山和泛舟鹊山湖,因此,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从后来文人所作的题咏华不注山的诗文中,多数提到李白的这次华不注之游,即可得到印证,可见其吟咏对后世之影响。致使华不注山在宋、元、明时期成为与趵突泉、大明湖并列的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诗仙李白曾登临过华不注山而作的咏诗。

  解读李白的四首诗内容,查李白在济南的活动踪迹,除匡山传说李白曾经在那里读过书外,先后四首诗证明他都在华山登山游湖,再也没有其他活动的记载。那么李白为什么老是来华山呢?

  作为一个在济南出家的道士,可以肯定当时华山附近的道教气场非常强烈,诱使他每次来到迷恋的道场。我们知道除遗存下来的华阳宫道教道场外,出家授箓的紫极宫应是他强烈的目的地,致使李白每次都与华山结下不解之缘。

  关于紫极宫在济南的确切位置,史书尚无确切记载,无迹可查。不敢妄说华阳宫就是唐代的紫极宫,但从以上种种迹象上分析推断,应该在华山附近。这就促使我们在今后华山一带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格外注意,加强对唐代紫极宫的巡查。如果发现紫极宫的唐代遗址,必将为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注入新的分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王晶 赵姝

【编辑:左盛丹】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