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商务印书馆推跨界博物学新书《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2016年08月08日 09: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应妮)“梧桐”和“法国梧桐”如何上演文化的“误会”和“交融”,“玫瑰”和“月季”为何在爱情道路上分道扬镳?为什么不同的树都曾被佛教僧侣当作“菩提树”?

  商务印书馆7日首发出版的博物学新书《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作家周文翰在印度、西班牙、意大利、东南亚旅行两年,追寻从古到今有关植物的传播、认知历史,以生动、有趣的细节和艺术名作中的植物图画娓娓道来植物在不同文化中如何被命名、赋予文化涵义,如何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得到传播,并介绍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会”“夸张”“错位”。

  该书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植物的科学史、艺术史、园林史、文化交流史的跨界博物学著作,书中主角是松、竹、梅、荷花、向日葵等大家习以为常的花木,但是作者结合多学科知识追踪它们在不同文化中如何被发现、命名、传播以及赋予其象征意义,以兼具文学性和知识性的语言及跨学科的方法对最常见的植物进行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多向度解读,尤其关注各种植物相关的文化想象和文化认同的建立。可以说,《花与树的人文之旅》就是追踪文化史和艺术图像史中的植物形象的演变,而植物如何被利用、认知、传播、赋予文化意义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

  以菩提树为例,中国有史可考的菩提树是公元501年印度僧人带到广州种植的菩提树。华南因为是热带可以长这种树,但在江南、华北气候不合适,根本没有植物学上的菩提树生长。所以现在江南和北方寺庙里的菩提树,往往要么是椴树,甚至是银杏树。就连故宫里面两棵所谓菩提树实际上是椴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误认?周文翰认为,原因在于最早西域僧人来中国会携带三种东西——佛祖或高僧的舍利、当地宝石以及珍奇植物的种子。菩提树在中原和江南比较少见,于是误会就这样产生甚至被皇上钦定。

  作者表示在长期旅行中,“发现欧美写园林、蔬菜、水果植物的书多数写他们在欧美如何传播、利用的历史,还穿插历史故事、花语之类,而国内的书多数都是写中国古典诗歌、文学中的植物象征、形象之类,而我首先是想从全球比较、传播的角度出发看同类、近似植物在全球如何被认知、被赋予文化意义,这里面有一系列文化上的‘翻译’、‘误会’、‘错位’挺有意思。我也喜欢追溯一系列现象后面形成的机制,比如商业、宗教、政治等等因素怎样影响人们对植物的命名、使用、传播等。”

  以书中配图则是近代著名植物手绘图谱和艺术史中的绘画名作、文物古迹照片,从图片角度历史性地呈现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如何记录、呈现植物和赋予它们文化艺术上的象征意义,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收藏价值。(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