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武汉立法保护非遗 支持高校开设传承班

2016年08月24日 1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武汉8月24日电 (记者 张芹)武汉市人大常委会24日召开通气会宣布,《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目前已通过审议批准。根据规定,当地将对全市530项非遗代表项目实施分类、分级保护,同时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或传承班,培养专门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一座城市的“流动记忆”,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资源。近年来,一些依靠口传心授予以传承的非遗项目渐渐失传,有的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巡视员庞少华介绍,在对《条例》调研、起草、审议过程中他们注意到,传承人对于非遗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汉市木雕船模工艺传承人龙从发曾遗憾表示,他最多时带了70多名徒弟,但后来都逐渐转行,剩下不过6人。

  如何让珍贵的“非遗”项目得到更好地传承?传承人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此次武汉出台的《条例》明确提出,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支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开设非遗相关专业或传承班,培养专门人才。

  武汉市文化局非遗处处长王建军介绍,在高校、职业院校开设非遗课程,武汉已经有所作为。目前,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商业学院均设置汉绣课,华中师范大学也设民间文学等相关专业。

  “我们希望通过《条例》的实施,巩固目前高校非遗人才培养的成果,同时鼓励更多院校开展相关课程。”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朱进表示,武汉高校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支持企业投资办学、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建设产学研基地等。

  除在高校培养非遗专业人才外,《条例》还提出,今后要将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知识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武汉市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0项,传承人292人。黄陂区因楚剧、泥塑,汉阳区因高龙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