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79岁老人剃头刀理发55载 19岁孙子主动学传承(图)

2016年09月09日 14:13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 

■曹师傅给顾客理发,孙子在一旁当学徒。

■曹师傅正在用理发剃刀在刀布上摩擦。

  出镜人物

  古城正定“利民理发馆”的曹锡 老人

  采访动机

  79岁的曹锡 老人,从事理发55年。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剃头刀”,是他最擅长的工具。如今,19岁的孙子随他学艺,要传承这项技艺。

  □文/本报记者 史赞赞 图/本报首席记者 李青

  在古城正定西城门附近,有个不起眼的理发店,是老手艺人曹锡 的“利民理发馆”。

  曹老先生个头不高,精神矍铄。他穿的白大褂一下将时间拉回到几十年前。“光这种白大褂就穿坏了五六件。穿上这个,才像干活的样子。”“利民理发馆”里陈设很有历史感,斑驳的理发椅是曹老先生当年出徒的时候专门请木匠做的,至今已有几十年。西墙镜子前的条几上,放着剃头刀、电推子、剪刀。

  老先生说,从学徒到现在已从事理发55年之久,其刀法熟练、基本功扎实、宝刀不老,至今还经营着“利民理发馆”。曹老先生的顾客,清一色全是男的。理发店提供理平头、分头、背头、光头、刮脸的服务。一般理发店不接的活儿,正是他擅长的。但没有烫发、染发业务。理发店准备了吹风机,平时也基本不用。曾经有女顾客上门,都被曹老先生劝走了。对此,老先生给出了解释,一个人忙不过来,剃光头、刮脸又不是每个理发店都能做的。

  早晨5点起床,6点到天宁苑广场写毛笔字,7点在街上摊点吃早餐,8点理发馆开门营业。曹老先生的生活自在而有序。现在,正定城里很多人都知晓曹老先生的理发店,有的人家祖孙四代都是他的顾客。还有人专门从义堂赶来找老先生剃头。

  “学习理发,首先要练拉腕子(练习手腕的劲儿)。基本功几种刀法都要熟练掌握,同时要学磨刀子、剪子等这些下功夫才能有扎实功底的活计,时间长,报酬少。因此,年轻人急功近利不愿下功夫学这门手艺。”老人有些感慨。老主顾对曹老先生却有深深的眷恋,“我有时候出门旅游几天,回来大家追着问我干吗去了。”

■一些理发工具。

  值得欣慰的是,老先生的孙子,现年19岁的曹煜翔,最近主动跟爷爷学手艺。曹煜翔坦言,和爷爷学手艺,是他和父母共同做出的决定,他并不排斥到这个看起来年代感很强的小屋里学理发,所谓“艺多不压身”。跟爷爷学完手艺后,曹煜翔还准备到美发学校学习,以后,不会拘泥于剪发、剃头,会开展美发的多样化。

  对曹老先生而言,相比理发,书法是更长时间的挚爱,写毛笔字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算起来有70余年的历史。曹老先生用近10年的时光,利用业余时间,以书法形式写出了《真定府 古城拾遗》一书。

  曹老先生的挚友史树臣在《真定府 古城拾遗》一书的《序》中说,“书名《真定府 古城拾遗》,顾名思义,作者意在补正史、方志之缺失遗漏,从而引领人们从深邃之处了解古城的丰赡和妍丽,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是将有关正定的传说、典故、野闻、逸趣著述成文字,而是以书法集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在了解正定古文化的同时也欣赏了书法艺术!”

【编辑:高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