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辽宁野长城被抹平引争议 修缮为何比破坏还可怕?

2016年09月24日 19:2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 题:辽宁“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引争议 修缮“合规”为何比破坏还可怕?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姚兵 赵洪南 王炳坤

  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这样的修葺还不如不修,感觉就是破坏。修缮的长城为何引发网友吐槽?修缮是否符合规定?长城修缮应注意哪些问题?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赶赴事发地辽宁绥中,了解这段长城的“相貌”和维修过程。

  网友:修缮“比破坏还可怕”

  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有一段长城的城墙顶面经过修缮后,被一层灰色物质覆盖,原有的方砖和条石没有显露。发布帖子的网友“魏永贤”称,“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这种修葺,还不如不修,简直比破坏还可怕。”

  记者了解到,这段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属于明代长城,已有600多年历史。由于自然侵蚀等原因,如今该段长城显得残破。一些游客喜欢这种历史沧桑感,纷至沓来,该段长城被驴友誉为“最美野长城”。

  一些网友对这样的修缮不理解。网友“shadows_of_war”说,“从长城变成乡村小道,心疼。”网友“千寻的龙猫要说话”表示,“我宁愿看到几百年后被风蚀的残垣断壁,也不愿见到现在的一马平川。”

  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长城在人们心中有非常高的地位,这样的修葺破坏了长城原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因为当人们站在那里的时候,已经无法与伟大的文化遗产对话。

  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杂志编辑部主任郑严表示,这种修缮的长城破坏了文物原貌,因此才会被诸多网友称为“保护性破坏”。

  当地文物部门表示修缮环节“合理合法”

  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记者赶赴辽宁绥中实地采访。23日中午,记者沿着泥泞的山路爬上这段长城看到,其容貌的确如网上照片所见。延绵500米左右的长城好像是一条灰白色“马路”,最窄处只有1米多,和其他地段相比显得有些突兀。勘察中记者发现,即便是新修地段,长城地面的不少排水沟已被泥土、碎石堵住,显然当地对这段长城的日常巡查、维护工作存有不足。

  2006年,《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其中规定:对长城进行修缮,应当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由依法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长城的修缮,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在网上,不少人认为这段长城的维修设计和施工过程存在问题,“要么不懂长城和历史、要么资质不够。”

  针对质疑,当地文物部门回应称,长城是国宝,文物保护部门每年都在加强长城的维护工作,此次修缮长城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复,从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和竣工验收,每一步都符合规定。

  此事经网络曝光后,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文物局22日派相关工作组赶赴现场核查评估,具体了解相关维修方案的审批落实及施工质量等情况,调查评估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网站的回应中了解到,此段长城所涉及抢险维修工程的技术方案于2012年报国家文物局审批。鉴于这段明长城遗存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病害和水患问题,为避免文物本体进一步损毁、消失,国家文物局经专家审核评估后批复同意所报方案,提出补充长城墙体顶部、相关台体顶部防渗、排水专项设计等要求,并责成省文物局指导设计单位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核准实施。该项工程于2013年开始实施,2014年完成。

  针对媒体和社会关注的保护维修施工问题,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及时公布调查评估结论。如维修工程存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等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决不护短,决不姑息纵容;如涉及违法违规问题,将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专家:长城保护不仅限于修缮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批准各地实施了一批长城重点段落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2014年国家文物局编制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指导意见》。专家认为,指导意见对具体的修缮施工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还不够细化,同时,长城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难题,需要多方参与共同保护。

  郑严指出,此段长城修缮与其他地方差异较大,折射出在长城保护和修缮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原则性指导。“指导意见仅仅是一个粗线条的框架,不是部门的行政法规,实施过程中各环节执行单位的理解和量化程度存在偏差。”

  董耀会表示,有关部门可以把近年来长城保护修缮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回顾总结,形成一些共识,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长城修缮施工规范和标准,使未来的修缮工程有所遵循。

  事实上,很多地区在长城保护修缮方面做得很成功。河北修山海关长城时,施工人员把沙子清除后,发现一个小城址,与设计方案中的原址不一样,便停工及时向上级文物部门汇报。然后,文物部门邀请专家重新论证、修改设计方案,几经上报和审核,使得新发现的遗址得到妥善保护。

  “之前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确实修缮得不好看’。其实,这不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如此轻描淡写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董耀会说,目前补救非常有限,但这件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说明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在提高,也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在以后的修缮中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专家指出,长城保护不仅限于修缮,还面临风雨侵蚀、人为拆除、体量大、缺少资金和人员等难题。郑严指出,目前专职管理人员太少,而且有的人专业知识差、缺少责任心、管理不到位,建议进一步完善《长城保护条例》、制定实施细则、建立执法队伍。

【编辑:吴合琴】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