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艺院线生存调查:低盈利甚至零盈利 片源匮乏

2016年10月07日 08:52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央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5月,制片人方励向影院下跪磕头,以求提高著名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的排片率。该事件轰动一时,也唤起了舆论对文艺片生存状况的关注。其实方励并非第一个为文艺片呼唤银幕空间的人。2015年电影《闯入者》上映时,导演王小帅就曾为排片低,一怒之下发文指责院线,说“这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文艺片最坏的时代”。

  在美国、法国等电影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文艺片同样处境尴尬。但相对成熟的机制和反哺措施,加上专门的文艺影院,让这类电影仍在市场中保有一份生存空间。眼下,文艺影院在内地悄然出现,然而“低盈利甚至零盈利”、“片源匮乏”成为困扰它们的经营难题。是什么决定了文艺片的排片率?文艺院线生存现状如何?

  前不久,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获得金马奖。安徽黄山市民殷骁找遍全市,才在偏远地段的一家电影院,看到了午夜的场次。一向爱好文艺片的他,早已习惯即便是在档期内,想看一部这类片子也需费点功夫。

  殷骁说:“前年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上映,但是我是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才看到。排片的时段不是太好,放映的场次也比较少,我看的时候,剧场里面看的总共不超过十个人。”

  北京某高校编剧专业的小杨坦言,因学习需要看某些文艺类电影,他们会选择网络下载或者论坛分享的方式:“文艺片主要还是租碟子等方式来看,毕竟文艺片受欢迎程度跟商业片确实要小很多,一些院线把他排在午夜时段。”

  今年5月,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上映之初,排片不足1%。制片人方励下跪求排片后,票房从300万飙升至8000万。然而,能这般逆袭的文艺片少之又少。在中国电影市场为冲击600亿大关摩拳擦掌之时,年内上映的《长江图》首日票房仅20万,《路边野餐》总票房也不过600多万。

  表面上,排片率的决定权在院线。排片经理会根据内容、档期、演员阵容等做先期研判,电影上映后再根据上座率随时调整;但本质上,排片仍由市场主导。院线经理有票房任务、盈利指标,这些数字无一不与票面价值和分账比例有关。按照惯例,国产影片影院方的票房分账比例不超过50%,那么即使上座率相同,票价120元的3D电影和50元的文艺片,利润孰高孰低,不言而喻。星美国际影城安徽某店经理刘阳表示,真正90后或者现在的00后很少去看文艺片。排片公司会有要求,大的院线公司都跟片方有合作,片方对院线是有需求的。涉及到公司战略性,领导决定说哪个片排的多,哪个片排得少。

  影评人李星文认为,《百鸟朝凤》票房反转,说明好成色的文艺片亟待与深埋民间的观影需求对接。这个对接,需要通过文艺院线来实现。可惜眼下国内这片“守望之地”寥寥。百老汇影城是国内最早专设文艺影院的院线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北京东直门附近,有个叫做当代MOMA的艺术影院。电影大师阿巴斯代表作《樱桃的滋味》、《橄榄树下的情人》等罕见于大银幕的电影,都在他们热映的片单中,票价50元。谈起影院经营情况,北京百老汇电影节目与宣传推广经理杨扬说,他们想出了在排片时偶尔穿插商业大片,“反哺”文艺电影的办法:“整体来说应该不算亏钱。因为我们放的商业片还是有一定比重,不能指望文艺片只靠自己,就能把自己养活起来。对公司高层来说,就是为了给影迷看更多的东西,不是说开这家影院为了赚钱。”

  “地标影院”是美国最大的艺术院线。目前,美国有超过4万块银幕,“地标影院”占了其中268块。虽仍属小众,但分布全美27个城市的这条院线仍靠票房、餐饮销售自负盈亏,生存了下来。同百老汇一样,沃美院线在北京也专设了艺术影院。谈到影院利润率,沃美院线北方区经理赵勇说“确实情怀大于盈利”。他表示,北京还是有一波文艺片忠实观众的。大部分影院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排片还是会留给商业片。也正是因为艺术影片关注度比较低,而好的情感传达、真诚态度的艺术影片,得不到面向观众、口碑传播的机会。

  2015年,电影《闯入者》在档期内与《何以笙箫默》狭路相逢,排片率惨败到1%。导演王小帅一怒之下发文痛斥院线,说“这是文艺片最坏的时代”。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小帅呼吁内地单独设置院线,维护文艺片放映空间。方励感慨,即便国内有人愿意投资文艺院线,必将受困于片源——国内片源匮乏,国外片源受限。MOMA印证了方励的说法。杨扬表示,为了开拓片源,他们除了大力排映档期内文艺电影,更要与国外片方签协议、以影展的形式将一些影片带给观众。

  杨扬表示,原本设想的是这个影院全部或者至少70到80%都来放艺术影片,实际上,艺术片真正能放的就不够。有配额的限制,而又不能只放《长江图》这种档期内影片。有少部分是独家策划、报批、买版权的,更多的是跟大使馆、涉外文化机构合作,作为人家影展的放映场地。

  文艺片源少、难以撑起整个院线空间是不争的事实。东京著名的早稻田松竹影院,采取的是“不跟档期走,不在意影片出品年代”的方式。与此类似,沃美院线采取的是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签订协议,让部分经典老片重回银幕的办法。

  赵勇表示,好的老艺术片,大部分都是胶片时代的。而现在影院已经没有胶片机了,而且制片方也已经不再做胶片拷贝了。想放就必须把胶片转数字,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授权和认可。中国电影资料馆就会转制一部分,每季度给他们几十部。

  法国一直都是文艺电影的富矿,这很大程度仰仗于该国的扶持政策。2015年法国有1100家影院被列入“艺术与实验电影”影院,获得税收优惠和补贴;同时,每年有50多部影片可获总数3000万欧元的拍摄支持。

  杨扬认为,先不说资金上的支持,毕竟也要看市场,不能只靠政府贴钱让观众来看。还是要慢慢培养大家愿意花钱这样的审美需求。目前看,整个生态,从国家到电影资料馆政策,再到商业机构、学校,都没达到各方面都配合的很良性的状况。

  近年来迅速膨胀的内地电影票房,自然会带动文艺片水涨船高。然而,导演陈心中感叹,“商业片做乘法、文艺片做加法”。几年前5000万票房量级的商业片,如今是5亿元;而500万的文艺片,如今到5000万又有几部?过度商业化的电影市场,或许会在无形中牵引着消费主体。此时,要不要借助外力培养观众群、给文艺片留出发展空间,这必将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赵勇表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仍是趋于对大牌明星、大场面的火爆追求。想让这种消费趋于理性,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培养是有成本的,而这个成本,必须要有人来承担。

【编辑:吴合琴】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