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国际安全区成立79周年 爱心不分国界感恩不会褪色

2016年11月22日 1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申冉 葛勇)11月22日,在寒风中,来自南京的大学生、市民和民间历史爱好者200余人,沿着79年前曾经保护了成千上万个生命的“国际安全区生命线”徒步,纪念南京国际安全区成立79周年。

  1937年11月22日,在侵华日军全面开展南京大屠杀的前夕,一些留守南京的正义外籍人士从国际人道主义出发,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于南京西北部的城区划下了一片国际安全区,在最危急的时刻给来不及撤离的难民们提供了一个避难场所。

  走在如今幽静安宁、林荫密布的南京宁海路上,难以想象在79年前,这里曾挤满了受惊的难民。

  “这里被当时的人们称为‘难民区’,占地3.86平方公里,四面以马路为界,南为汉中路,东为中山路,北为山西路及其以北一带,西为西康路,包括美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多个国家的大使馆及部分西方教会机构均座落其间。”民间历史学爱好者汤幸启告诉记者,“界内分设25个难民收容所,最多时共收容难民约25万人。很多西方人士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坚持留在南京,在这个安全区内,保护了20多万市民。”

  当天的冬日徒步纪念活动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织。整个徒步路程从南京师范大学(魏特琳女士雕像)出发,沿途经过中山路251号(国民政府司法院)、南京大学拉贝故居(难民收容所)、宁海路5号(南京安全区指挥部)等重要战时难民收容所,最后回到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旧址),全程约8.5公里。

  参加当天活动的南京市民李先生拿着一张全家福老照片告诉记者,“我们家在南京已经生活了七代。家族能延绵到今天,得感谢当年的国际安全区。”

  南京师范大学的王同学感叹,“许多书里的人名和地名对我们而言是冰冷而遥远的,但是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想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感觉与历史很贴近。历史是有温度的,战争的残酷遮挡不了人性之光,国际安全区友人们的善良之举将温暖一代又一代人。”(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