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文物保护步入标准化轨道 瞄国际合作酿“品牌”

2016年12月30日 22: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兰州12月30日电 (记者 冯志军)12月30日,中国文物大省甘肃成立了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标志着甘肃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走上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标准化工作也迈向产品、工程、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

  甘肃省政府副省长夏红民表示,标准化对于整个文物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文物保护标准化是加强文物保护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文物保护法规系统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加快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有利于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遗留下来的文物遗存非常丰富。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31处。

  这其中,既有以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的古代壁画,又有以汉明长城、锁阳城遗址为代表的土遗址。“这些是甘肃价值内涵最为丰富、地域特色最为鲜明、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化遗产类别,也是该省文物资源的精华部分。”夏红民对此如数家珍。

  夏红民指出,甘肃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起步相对较晚,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文物大省地位不相适应,与民众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不相适应,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繁重任务的需要。迫切需要将标准化的理念、原则和方法综合运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用标准化提升文物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

  夏红民表示,甘肃将进一步深化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和合作,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与国外文物保护专业机构和标准化专家在重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甘肃具有优势的古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技术为先导,主动参与文物保护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将该省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逐步融入国际化,在国际舞台上唱响“中国标准”、“甘肃标准”。

  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将设在敦煌研究院。经过70余年发展,该院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遗址博物馆、敦煌学研究实体、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科研基地,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上的重大科研课题9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22项,授权专利40余项。(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