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春见闻:河北地秧歌 “娃娃丑”舞出百变“扇花”

2017年01月27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新春见闻:河北地秧歌“娃娃丑”舞出百变“扇花”
    靠“娃娃丑”舞出的精彩“扇花”,杨国梁成为当地甚至冀东地区都小有名气的地秧歌高手,47岁的他靠娴熟的演技倾倒了无数地秧歌爱好者,获得了“冀东秧歌王”的美誉。 王艳君 摄

  中新网唐山1月27日电 题:地秧歌 “娃娃丑”舞出百变“扇花”

  作者:王艳君 白云水

  一场大雪过后,冀东大地变得格外冷。临近年关这几日,杨国梁分外的忙,每天早早起来练功,召集徒弟们排练。他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县里的联欢会节目。舞台上的杨国梁,以“娃娃丑”的角色,表演自己独创的“扇花”,“扇随人意。我随扇心,人扇合一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一把扇子在杨国梁的手中随意翻转,千变万化,引来围观群众啧啧称赞。

  杨国梁是土生土长的滦县人,天生喜欢扭秧歌。他出身秧歌世家,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秧歌高手,父母更是痴迷于这种民间艺术。在传承和发展地秧歌的过程中,杨国梁扭出了地秧歌的神韵。每场演出,只要有他的身影出现,总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赢得阵阵喝彩。

  靠“娃娃丑”舞出的精彩“扇花”,杨国梁成为当地甚至冀东地区都小有名气的地秧歌高手,47岁的他靠娴熟的演技倾倒了无数地秧歌爱好者,获得了“冀东秧歌王”的美誉。近几日,他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邀请演出的电话,近的在县里,远的到承德,日期已经排到了正月十八以后。

  “我刚刚到南京和北京演出赶回来没几天,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虽然疲惫,但一聊起地秧歌,目光里仍掩饰不住对地秧歌的热爱。“越临近年根儿,越忙,今天是年三十也不得清闲。”

  地秧歌是秦皇岛、唐山一带农村广为流传的一种群众性很强的民间舞蹈,是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兴于元代。在当地人的心目中,“闹秧歌”是欢乐吉祥的象征。大杆唢呐是地秧歌主要伴奏乐器,唢呐一响,花扇一扭,乐中有舞、舞中有乐,深受群众欢迎。

  在残雪尚未消融的田间地头,杨国梁介绍说,滦州地秧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代,有着一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它不同于陕北秧歌的粗旷豪迈、江南秧歌的小巧秀丽,主要突出的是人物塑造。滦县地秧歌分为公子、妞、丑等几个行当,通过表演者丰富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服饰、道具以及极具特色的‘扭’来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滦县是“地秧歌之乡”,“村村都有秧歌队,人人都能扭两下”,滦州地秧歌早已成为当地群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这些地秧歌表演者的队伍里,杨国梁无疑最吸引眼球。

  现在,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杨国梁总会教小女儿扭上一段地道的滦州地秧歌,他还收了不少徒弟,大到7旬老翁小到4岁娃娃。“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滦州地秧歌,喜欢滦州地秧歌,日子越来越好了,秧歌更要扭起来!”(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