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启动古籍脱酸研究项目 保护10余万种民国文献

2017年03月02日 2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广州3月2日电 (许青青 蔡珊珊)《广州大典》二期待编纂超过10余万种民国文献将会得到有效保护。2日,为解决古籍文献纸张严重破损的问题,由广州市政府委托的《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装置协同创新研究》项目在中山大学启动并展开全面研究工作。

  为及时抢救和保护现有的广州珍贵历史文献资源,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于2005年组织开展《广州大典》编纂出版工作。经过10余年的发展,《广州大典》第一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已收录4064种文献,编成520册书本,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广州历史文化史料著作的集成。

  目前,正在进行编纂的《广州大典》二期,将对1912前后至1949年前后时期广州文献、民国前海外广州文献的编纂进行研究。据了解,需要编纂的民国时期图书约12.4万种、期刊25000多种、报纸约8000多种。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介绍,广州地处亚热带,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直接加剧民国时期文献的酸化,纸张变脆、颜色发黄,严重的无法翻动,甚至碎成纸屑,难以保存。

  据介绍,《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装置协同创新研究》牵头研究单位为中山大学和《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协同研究单位为复旦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究将完全有望实现脱酸成本低于外国同类技术水平、脱酸效果大于国际标准等项目预定的目标。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州大典》主编陈建华在去年6月举行的“民国文献保护和整理研究”学术报告会上表示,广州的民国文献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纸张脱酸及加固技术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民国文献的原生性保护。他表示,完成民国文献编纂工作,或要再用10年时间。(完)

【编辑:王忠会】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