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二届“最美中国大地”摄影大赛:祖国风光无限

2017年03月13日 1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3月13日电 2016年4月,由中国新闻网与中国大地保险公司携手举办的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第二届“最美中国大地”摄影大赛正式启动。活动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参与,截止2016年12月,共收到原创摄影作品上万幅,参赛作品构图精美,风格多样,受到了专业评委与众多网友的一致好评。

年度金镜头奖得主黄勇士获奖照片,奖品为索尼(SONY) ILCE-7M2K 全画幅微单单镜标准套机。
年度金镜头奖得主黄勇士获奖照片,奖品为索尼(SONY) ILCE-7M2K 全画幅微单单镜标准套机。

  第二届“最美中国大地”摄影大赛年度大奖名单

  年度金镜头奖:

  作品名《田园线韵》 摄影:黄勇士

  一等奖:

历史人文类一等奖得主荣庆军获奖照片,奖品为大疆(DJI) 精灵3高级版-Phantom 3 Advanced 进阶2.7K航拍器无人机。
历史人文类一等奖得主荣庆军获奖照片,奖品为大疆(DJI) 精灵3高级版-Phantom 3 Advanced 进阶2.7K航拍器无人机。

  历史人文类 作品名《色达居室》 摄影:荣庆军

  现代科技类 作品名《三龙戏珠》 摄影:廖海鹏

  自然生态类 作品名《满乡冬捕》 摄影:张克新

  网络人气奖

第一季网络人气奖得主黄兴元获奖照片,奖品为零度智控DOBBY航拍口袋无人机。
第一季网络人气奖得主黄兴元获奖照片,奖品为零度智控DOBBY航拍口袋无人机。

  第一季度:《冰雹后的塔公寺》 摄影:黄兴元

  第二季度:《辛劳转场路》 摄影:陶洪

  第三季度:《凤凰涅槃》 摄影:萧伟玲

  欣赏年度获奖作品欢迎点击以下链接:

  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7/03-01/719834.shtml

黄勇士 《田园线韵》
黄勇士 《田园线韵》

  影友故事:玩了二十多年的摄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作者:黄勇士 《田园线韵》

  第二届“最美中国大地”摄影大赛,以“历史•人文”、“现代•科技”、“自然•生态”三个主题征集优秀作品,号召广大摄影师用镜头发现中国大地上最美的景象,记录身边的爱与感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参加过第一届“最美中国大地”摄影大赛的黄勇士认为,“这个比赛很好,很有水平,能展示我们中华大地上的美景,深受大家喜爱。”黄勇士表示,这次比赛涌现很多优秀的作品,欣赏过后让人感叹中华大地真是处处有绝美的风景,祖国风光无限。

  “这些优秀作品中不仅拍摄技术好,也体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大地元素。可以说,很多作品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有获得年度大奖的实力。我的作品《田园线韵》荣幸地被评为年度大奖,确实是一种运气,或许可以说在众多优秀作品中正好有能打动评委的一面。”黄勇士介绍说,《田园线韵》拍摄于广西东兰县的江平田园,在群山环绕中的这片广西壮族风格的田园美轮美奂,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我拍摄这片田园已经有很多年了,那天和几个影友赶到山顶,夕阳正照射到春耕中的田园上,在耙过的田块上反射着带光泽的金光。这个时候,更多的人很容易就被整片田园所吸引,往往会偏向于用广角镜头来拍全景。在考虑到需要体现在田块中耕耘的人的适当比例和周边的干扰因素后,我决定用中长焦镜头来拍摄这片反射出迷人光线的一个田园局部。”黄勇士坦言,考虑到所用镜头画面边沿的画质均衡,他转成JPG图片的使用压了高光。“要说有所遗憾的话,最大的遗憾是画面最明亮、最突出的部分少了点劳动中的人来点缀。”

  虽然黄勇士已经玩了二十多年的摄影,但他表示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摄影现在已经很普及了,门栏不高,但要出好的作品还是顶难的,需要认真学习、勤于练习和善于思考。”黄勇士分析,“从我个人的自我认识上说,觉得作为一个摄影师,除了必须掌握和了解拍摄中的曝光、对焦、构图等影像成像常识外,首先应该要熟悉自己的器材,扬长避短,把设备的性能尽量挖掘发挥出来;其次,应该在拍摄中总结和反思,然后带着思考去完成拍摄。”

  黄勇士建议,对于风光片来说,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写实的表现。“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把景物的表现达到自己最希望的效果,对我来说,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至于在所有的拍摄作品中体现出更多人文的关怀和社会价值,更是我需要努力的。”

荣庆军《色达居室》
荣庆军《色达居室》

  影友故事:要有拼搏的精神,看到美景眼明手快拍下来

  作者:荣庆军《色达居室》

  中国幅员辽阔,美景数不胜数,荣庆军看来,最美的中国大地应该是具有中国地理地貌和人文特色的一幅图画,它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美景,能独特地呈现中国独有。

  应成都几个驴友相邀,荣庆军耗时1天多的时间于2013年4月4日下午5点抵达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喇荣沟色达藏传佛学院。荣庆军介绍说,当天晚上下起了大雪,第二天一早,汽车上也铺了10多厘米厚的积雪,在他的坚持下,司机只好发动汽车,跑了20多公里冰雪路从县城赶到色达佛学院。

  色达佛学院的喇嘛和觉姆居住的小屋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全是白皑皑的雪,其居住的红色小屋在雪中显得十分醒目。“我也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景象,感觉非常震撼,本来想边欣赏边拍摄,但驴友催促赶路,只有先拍下再说,我就用设备对着不同的点就是一阵猛拍。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调片,感觉照片非常有特色。然后就试着投稿,第二次投稿就荣获阿联酋第八届国际摄影比赛彩色组金奖,并受邀出席了颁奖仪式。”荣庆军介绍道。

  事实上,在这幅精彩的作品背后,还有一个更加震撼人心的故事。据荣庆军透露,他们第一天晚上在色达佛学院后山拍夜景下山时,因为下雪,司机视线受影响,直接把越野车的前桥搁在了悬崖边。“我们下车一看都吓傻了,或许这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荣庆军坦言,这幅照片的拍摄给他的感悟就是看见震撼心灵或感觉有意思的东西,什么也不要想,要眼明手快地把它拍下来,然后再去慢慢地体会。然后是不论干什么都要有一股拼命的精神。

  荣庆军认为,作为一名摄影师,首先要有娴熟的摄影技术和数码后期处理能力;其次,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和良好的素养;三是要具有一种拼搏精神。“如果一个摄影师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肯定能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张克新 《满乡冬捕》
张克新 《满乡冬捕》

  影友故事:纪实摄影更重视影像内容而非技巧

  作者:张克新 《满乡冬捕》

  在张克新的心目中,最美的中国大地就是远处是蜿蜒起伏的雪山,近处是披银挂玉松柏,云海茫茫、朝霞似锦,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张克新也曾多次拍摄雪山日出的景色,并且也写过描写雪山日出的散文《感动日出时》。“雪山日出的壮丽景色已经成为我一生的情结。”张克新坦言。

  不仅如此,满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节庆等也始终是张克新摄影创作的专题。《满乡冬捕》这组作品展现的就是满族冬天捕鱼的场景。据介绍,满族捕鱼每年分为春捕、秋捕、冬捕三个集中捕鱼时期。冬天凿冰捕鱼,称之为冬捕。有冬钓、叉鱼、大拉网三种方式,沿袭至今的“冬捕”多指“大拉网”,也叫冰底网鱼,俗称“冬网子”,即打冰窟窿下网捕鱼。满族人信奉萨满教,整个冬捕活动过程都贯穿着该教义。

  抚顺是不但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也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努尔哈赤的故乡就坐落在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的赫图阿拉村,张克新对这里的冬捕活动非常关注。2014年1月5日,新宾县旺清门镇举办了“新宾首届满族冬捕节”活动,在大拉网之前,有充满民族神秘色彩的萨满法师唱祝词、祭拜水神——突忽烈恩都里的庄严场面。当然,还有很多满族特色的环节,面对这样一个别具特色的冬捕活动,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师,张克新没有放过这次摄影创作的机会。

  张克新认为,纪实摄影更重视的是影像的内容,而不是拍摄的技巧。“如果说纪实摄影创作还存在技巧的话,那就是像写文章一样有一个成熟的构思。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表现主题。再就是不能跟随别人的镜头拍摄,一定要寻找自己的感觉,通过主题的表现将感觉转变成视觉。我觉得这两条对于纪实摄影的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摄影本身就是一门与众不同的艺术,需要在普遍的社会生活中挖掘个别的人和事,这就是纪实摄影创作的出发点。不但做到在生活中挖掘典型、积累素材和编辑主题,还要做到了解和研究主题背后的文化,使创作的主题得到闪亮、得到完善、得到升华。另外,还要做到通过选定标题来引导观众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创作的纪实摄影作品才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张克新表示,作为一名优秀的纪实摄影师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在现实的生活中发现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和典型事件,善于捕捉主体人物的典型瞬间。二是丰富的想象能力,善于站在全社会的层面研究问题、挖掘题材、归纳主题;善于通过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来表现世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三是强悍的表现能力,善于通过处理人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主题;善于通过人物的表情、姿态、动作等强化主题;善于通过独特的视角表现主题。“这三个方面素质的积累、培养和提升对于能否创作出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至关重要。”

陶洪 《辛劳转场路》
陶洪 《辛劳转场路》

  影友故事: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随时捕捉精彩瞬间

  作者:陶洪 《辛劳转场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最美中国大地的图画。在陶洪心目中,最美的中国大地应该是这样一幅壮美的图画:反映出中华大地山川的秀美,反映出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场景,反映出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

  《辛劳转场路》是2014年9月底陶洪在克拉玛依赶往喀纳斯的路上拍摄的。当时恰逢遇上一队队的转场队伍,尘土飞扬,气势盛大。陶洪一行三十来人赶到一座长满黄色灌木丛的小山丘上拍摄,因为距离比较远的缘故,绝大多数人只带着长焦镜头,支起脚架拍摄。陶洪有心又带上一个配有24-70镜头的备机。“这时候奇迹出现了,有几队羊群突然向我们所在的小山丘方向涌来,绕坡而行形成一道美丽的曲线,而赶羊人骑着马穿插其间,挥鞭指挥,场面热闹非凡,长焦镜头在如此近的时候很难发挥功效,我庆幸自己带了备机,并且预先设在高速连拍上,随着一声声的高速连拍的快门声,生动地记录下山丘前精彩演绎,而秋季发黄的草木和沙土成为很好的衬景。”陶洪表示,拍摄这张作品的心得就是不能忘记“懒一懒,惨一惨”的摄影教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准备捕捉精彩的瞬间。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陶洪认为一定要具备政治素质、美学素质、文学素质和勤劳素质。牢记摄影的宗旨,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拍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此外,摄影是发现美、反映美、记录美、捕捉美的一种行为和方式,离不开好的美学素质,光影、色彩、线条、构图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美学功底。再者,摄影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与书法、绘画、音乐等异曲同工,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饱览诗书,意境深远的摄影作品自然成竹在胸。摄影作品的命名更是画龙点晴,没有好的文学素养也是不行的。

  “要想拍出好的作品,不吃点苦是不行的。”陶洪介绍说,风光摄影只有多吃苦才能拍出难得一遇的场景;人文摄影只有扎根基层,了解人民,才能拍出有人情味的好作品;纪实摄影更是需要深入一线,第一时间记录最新事件以及事件发展的最新态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勤劳和辛苦。

【编辑:陈海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