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戏骨回眸演艺生涯 耄耋之年渴盼后继有人

2017年03月23日 17: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济南3月23日电 (谢思悦 曾洁)山东吕剧院以中青年班底复排经典《王定保借当》,特邀第一代演员常兰、钱玉玲亲临指导。记者22日下午专访了两位老艺术家,听她们讲述难忘的演艺生涯,探讨吕剧传承之路。

  “在排练场看青年演员表演《王定保借当》,勾起了我们年轻时的回忆,有时候激动得心脏受不了”,虽已耄耋之年,常兰与钱玉玲谈起吕剧,谈起剧目仍旧难掩兴奋之情。常兰透露,钱玉玲年轻时是出了名的“好身段”,这次复排,钱玉玲倾注大量心血,兴起时甚至给青年演员示范高难度动作。

  据悉,《王定保借当》是常兰与钱玉玲的启蒙剧。1953年济南大观园上演《王定保借当》,常兰与钱玉玲分别饰演张秋兰和张春兰两个女主角。“观众夜里排长队买票,演出轰动了整个济南。观众的热情坚定了我们年轻演员投身吕剧的事业心。”常兰回忆说。据悉,这部剧广受观众喜爱,随后登上了上海、北京等多地的戏剧舞台。“当时沪剧、越剧、锡剧都超越不了我们。”钱玉玲补充道。谈到吕剧发展的辉煌时期,两位老演员难掩自豪之情。

  “我们年轻时最大的优点就是刻苦。”常兰说。据常兰回忆,20世纪50年代二人师从昆曲名旦田菊林,每天早晨伴着“梆梆”的鼓点练踢腿、走台步、甩水袖、练表情……各种组合练习夯实戏曲表演功底。“当时十五六岁,腰已经硬了,就把腰挂在杠子上从两头往下按。即使很疼,依旧没有放弃。那个时候,青年都有革命精神和事业热情,干一行爱一行。”常兰至今谈起对吕剧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仍感慨万千。

  20世纪70年代,社会各界呼吁恢复传统戏。山东省吕剧院当时复排和新排了《借亲》、《豆腐西施》、《梨花雨》、《苦菜花》等多部吕剧。“演农民谁都演不过吕剧!”常兰说这句话时,眼睛放着光。但由于管理制度不成熟,当时的中青年演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导致当前吕剧出现长时期的断代局面。谈及这里,常兰和钱玉玲连连惋惜。

  如何解决当前吕剧人才缺乏、人才断代、人才流失的问题是常兰和钱玉玲最为担忧的事情。常兰提及山东省吕剧院副院长焦黎、复排导演董家岭等吕剧骨干为戏曲传承做出的“牺牲”。“焦黎和董家岭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而且正是经验丰富、大有作为的时候,可在这时他们却选择退居幕后,给青年演员让台,做青年演员的幕后指导,这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是巨大的牺牲”,常兰告诉记者。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演员的演员也不是好演员。这不是名利思想,而是奋斗目标。”常兰和钱玉玲都强调希望现在的戏曲青年演员树立事业心,盼望吕剧作品以精湛的质量征服观众,吕剧等传统戏曲事业后继有人。(完)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