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线下线上摆歌台 千年山歌焕生机

2017年03月31日 15: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广西少数民族少女给嘉宾赠送绣球。 陈秋霞 摄  

  中新社柳州3月31日电 题:线下线上摆歌台 千年山歌焕生机

  作者 朱柳融

  “广西歌海起浪潮,歌节处处摆歌台”。广西“壮族三月三”期间,壮乡人在线下线上大摆歌台,传唱千年山歌,传承壮族古老文化。

  3月30日至4月1日是广西“壮族三月三”公众假日,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壮、汉、苗、瑶、侗等各族民众欢聚一堂,举办唱山歌、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活动。目前,这一传统民俗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说是壮族歌仙刘三姐骑鱼升天之地的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30日在该市刘三姐大舞台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捷克、乌克兰以及台湾地区的100多名山歌手斗唱山歌。

  来自台湾的李浩平用阿美人的语言演唱了民歌《马兰姑娘》,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是我第二次到柳州参加山歌赛,壮族‘三月三’非常热闹,和大家一起唱山歌很开心。”26岁的李浩平介绍,今年他还带了好朋友一起参赛,希望能以歌会友。

  当中外山歌手斗唱正欢,柳州市“鱼峰歌圩”汇聚了从各路来赶歌圩的人们。广西“网红”山歌王郭秀莲与其师傅黄有福在鱼峰歌圩摆起歌台,吸引了数千名山歌迷。

  当郭秀莲唱起“柳州山水美如画,小康生活大步跨;鱼峰山下歌如潮,金鸡开嗓凤凰来”时,黄有福立即回以“鱼峰山下起歌楼,山歌唱得分外优;阿哥和妹把歌唱;我放盐来你放油”。两位山歌手你来我往,山歌此起彼伏,诙谐通俗的语言,让歌迷们哈哈大笑。

  “从前三姐去传歌,走村窜寨过山河。现在通过互联网,鼠标一动就唱歌。”当山歌手和民众在现实生活中享受着山歌带来的乐趣时,网络上山歌的对唱也不亦乐乎。在拥有69名山歌爱好者的微信群——“鱼峰山歌群”,每天都通过微信搭歌台。

  “清早起床问个好,山歌平台已搭好;等着歌友登台了,群主听闻马上到。”一大早,当一位群员发了一首开台歌,另一位群友马上和:“清早屋外雾纱罩,躲进歌群乐陶陶;山歌是茶也是酒;芬芳四溢最醒脑”,不一会儿几十首山歌纷纷跃上手机屏幕;郭秀莲和柳州“老鬼”斗歌的视频,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传播,早已拥有千万粉丝。

  已年过五旬的邬卫红也是“鱼峰山歌群”成员之一,退休前她是社区工作者,曾负责管理山歌网站。

  “微信群里对山歌是这两年才开始的,但是通过网络平台唱山歌可不新鲜了。”邬卫红介绍,从2009年开始,她曾供职的社区在一家音乐网站开设了“鱼峰山歌台”,用来推进社区工作,还曾发起网络山歌擂台赛,歌友以山歌形式发帖、跟帖,吸引了近百万人次点击。

  山歌原是壮族男女用以传情的媒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其恋爱功能已经逐渐丧失,年轻人也渐渐远离山歌。新媒体的加入,使山歌重新走入年轻人视野,使壮族这一千年文化,重新焕发生机。随着社交平台的兴起,不少原来在网络上对歌的网友转到微信等社交平台中。“现在只要打开微信就能随时随地想唱就唱,许多网友都进入了微信群唱山歌。”邬卫红表示,传承山歌也要与时俱进。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文化馆副馆长黎萍表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柳州人继承刘三姐爱唱歌的传统,在鱼峰歌圩可以见到“月月唱、天天唱、时时唱”的情景;而近年兴起的网络、社交平台等线上山歌平台,为山歌传承注入了新的血液。(完)

【编辑:左盛丹】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