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白》演至200场 濮存昕畅谈“空船明月”

2017年04月14日 23: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自1991年的首演轰动,至今夜的再一次启幕,北京人艺经典话剧《李白》迎来颇具纪念意义的第200场演出。

  该剧主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说,“26年了,可以说每一次的演出都有新的情绪,今年的我,更敢于在落幕前享受那‘空船明月’的停顿和空白”。

  话剧《李白》截取了安史之乱后,李白入永王幕府,后被判长流夜郎直至去世这一段坎坷的人生历程。以一个大众不太熟悉的视角,凸显了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文艺界别讨论继续进行。濮存昕参加会议并发言。<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翟羽佳 摄
资料图:濮存昕   中新社发 翟羽佳 摄

  1991年,这部由剧作家郭启宏创作的作品首演,一举揽获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的五项大奖。2007年,《李白》更是与《茶馆》等32部话剧入选中国“百年经典”话剧之列。经过多年的沉淀,《李白》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话剧经典之作。

  剧中的李白出世入世,处在进退两难间,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也一样。这种写照和投射,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李白》引人注目的生命力。多年来,每逢上演之日,《李白》都是一票难求。

  郭启宏说,“比起《李白》在舞台上的时间,它的创作时间要长得多。”他坦言,从儿时读唐诗,李白的形像已经开始走入自己的内心。

  这位77岁的剧作家透露,“如果说一个较为明显的有创作这一作品的想法,应该是我当年读到李白的《与韩荆州书》,那之前,李白在我心中更多是飘然傲骨的,但在那以后我发现了李白的无奈,他的另一面,他在‘道’与‘世’两极之间的矛盾和纠结。”

  郭启宏当日直言,“‘李白’从开始就是濮存昕演,我感觉他现在已经和角色融为一体。记得演到100场靠后的某一次,剧中李白被大赦,舞台上的濮存昕在‘长江边’将刚获得自由的‘李白’本来拿在手中行李全部投入‘江’中,这本来是我剧本中没有的。”郭启宏认为,这“神来之笔”精彩至极,“这是角色的生命,非常妙,‘李白’应该是这样的”。

  首演时30多岁的濮存昕如今已与剧中的李白年龄相仿,14日下午,就在《李白》的200场演出之前,这位舞台实力广受称道的演员表示,“一个角色伴随二十多年,这种表演体验很难得。”

  濮存昕坦言,26年来,自己对于李白这个角色的理解随自身的生命体验日渐加深,“从前可能更加用力,越往后越从容,我逐渐放掉了一些东西,舞台上不需要连续的high C,我学会留下一些空白”。

  濮存昕认为,舞台上的停顿是一种极致的表现,“剧场里,一种非常强大的气场已经被成功营造起来,唯其如此,才敢于呈现舞台的停顿”。他特别谈及《李白》的结尾,“那一幕我认为讲述了人生最后的明净旷达,那种空船明月的境界,到今年,可以说我终于完全敢于停顿了,在这种时候,彻底留白,在舞台上的我能够完全放松,沉浸其中。”(完)

【编辑:官志雄】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