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沙考古人顶着烈日救文物 没有树荫更无空调

2017年07月28日 09:45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 

  近段时间,长沙一直维持晴热高温的天气。尽管野外工地地表气温最高时已超60℃,但为了配合城市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进度,长沙众多文物考古工作者仍然在奋战,与烈日、红土做伴。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土壤进行浇水,使土壤湿润,以便挖掘。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摄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土壤进行浇水,使土壤湿润,以便挖掘。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摄

  记者昨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为确保野外考古工作人员安全,各野外考古工地已将炎夏考古工作调整为“起早贪黑”战高温模式,一些工地对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整,6时至10时、16时至19时进行野外调勘和考古发掘活动。但即便调整了工作时间,野外考古工作者仍被不可阻挡、无处逃离的长沙高温所炙烤。

  工地仿佛悬在巨大的烧烤架上

  昨日8时,记者来到长沙城北伍家岭的一处考古工地。这处分布有160余座古代墓葬的考古工地孤立在一大片毫无遮拦的红土台上,仿佛悬挂在一个巨大的烧烤架上。在这里,既不可能设置风扇,也没有任何房屋和树木遮阴,唯一能做的只有在每处古墓穴旁竖一把遮阳大伞。最近二十天长沙滴雨未下,考古工地上的红壤已完全板结,考古工作者在挥动锄头前,必须先用水将红土浇湿。记者了解到,该考古工地现场目前已投入三十余位考古工作者,已发现160余座古墓,其中已清理完成140座古墓,仍有20余座古墓有待清理。

  8时还不是工地最热的时候,但每位考古工作者都早已汗流浃背。一位考古工作者用脖子上的毛巾不断擦汗,并对记者说:“汗流到眼睛里,眼睛都会睁不开。”一边说着,这位考古工作者一边用手铲“挖”出一件完整的唐宋时期的瓷壶,这花了他近1个小时的时间。

  “野外考古辛苦是自然的,我们唯有将工作做好,才能既抢救了古代文物,又给建设工程抢出了时间。”伍家岭考古项目工地负责人孙明说。

  高温闷湿和蚊虫叮咬“夹击”

  10时许,记者赶到河西望岳街道谷山下一处杂树纵横、藤萝牵蔓的野外考古勘探工地。在这里,记者遇到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从河南洛阳请来的一支专业野外考古钻探队。这支考古钻探队曾参与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新疆北庭故城遗址等众多著名考古勘探项目。

  56岁的李钱顺在新疆、黑龙江、浙江等不少省份参与过野外考古钻探,在长沙进行野外考古钻探还是第一次。“长沙的夏天太难受,比新疆、浙江等地要难受得多,又湿又热。”他的表情透露出对长沙炎暑天气的无可奈何。

  在野外丛林考古,除了高温,让人难受的还有蚊虫叮咬。在观察考古钻探队用洛阳铲对树林中的台地进行加密钻探时,记者发现,即使穿着厚实的长裤和运动鞋,腿脚处仍能感觉到被蚊虫密集叮咬后钻心的痒。然而,在长沙丛林工作的野外考古工作者,在受到高温闷湿和蚊虫叮咬的双重夹击后,耐心一分未减。“这是生土,表示人类活动尚未侵入到这一地块下的地层。”李钱顺用手捡起从洛阳铲中起出的土块告诉记者。说话间,他用水浇湿地面,开始钻探下一个探孔。

  长沙晚报记者 任波

【编辑:陈海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