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虚构”作家刘汀、阿丁携新书与读者见面

2017年12月18日 2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新虚构”作家刘汀、阿丁携新书与读者见面
    阿丁(左) 高凯 摄

  抵达现实的路径不止一条 ——“新虚构”作家刘汀、阿丁携新书与读者见面

  中新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以“新虚构”作品引发业界关注的作家刘汀、阿丁日前携新书在京与读者见面,二人的作品《中国奇谭》和《厌作人间语》让读者看到更多在虚拟生活中,已经变成人们直接现实的“虚拟经验”之外的、被遮蔽的现实生活。

  17日晚结束的见面会主题为“抵达现实的路径不止一条”,两位嘉宾上下半场分别出场,各自畅谈了关于新书创作前后的心得体会。

  在上半场中,作家刘汀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展开了精彩的对谈。

左起:陈晓明、刘汀、邱华栋 高凯 摄
左起:陈晓明、刘汀、邱华栋 高凯 摄

  刘汀表示,《中国奇谭》的写作过程历经了几年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是他对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的认识逐渐演变下,写出的一系列短篇小说。

  这十二篇小说不仅是他对现实思考的成果,也是他创作手法上的一次大胆的突破。谈到他的“新虚构”的创作手法时,他表示,非虚构也是虚构的一种,虚构是文学最本质的属性。

  邱华栋首先从短篇小说的“系列化”写法传统谈起,对《中国奇谭》十二篇“橘子瓣式”的短篇小说创作形式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中国奇谭》十二篇故事中用超出现实的虚构来接近当代中国的现实,极具现实意义。

  陈晓明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上世纪60年代以降文学的“虚构”传统,回应了刘汀对于文学“非虚构与虚构相关联”的观点,并肯定了刘汀创作《中国奇谭》运用的“新虚构”的创作方法。

  陈晓明认为,“虚构是重新建构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的语言认识世界的方式。”

  面对当代中国的现实,刘汀用《中国奇谭》的十二篇故事为读者构筑了一条“有限性”的生活边界,让读者可以看到更多在虚拟生活中,已经变成直接现实的“虚拟经验”之外的、被遮蔽的现实生活。

  在下半场活动中,阿丁与青年评论家徐兆正、青年作家张不退以及青年作家、电影导演唐棣共同分享了《厌作人间语》的创作心得。

  《厌作人间语》中,阿丁将《聊斋》中代表性篇目的“故事核”借鉴过来,以自己的文字风格和故事填充,是一次向蒲松龄的致敬和一次用文学反应现实的尝试。阿丁谈到成书过程时表示,“改写聊斋”的想法得自于评书演员王玥波的启发。

  在谈到未来创作方向时,阿丁表示,未来他的创作会趋近于更简练与准确。

  谈到文学对于时代的作用,阿丁认为,文学能够对世道人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徐兆正认为,《厌作人间语》的冷硬的小说气质与鲁迅的《野草》有神似之处,并对这部作品写“恶”的高度与想象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不退指出《厌作人间语》后半部分的超短篇小说具有“诗性”,有非常好的节奏感和可读性。

  据悉,此次两书的读者见面会是作家出版社·如意读书会携手惊鱼文化举办的首场线下读书会活动。(完)

【编辑:刘湃】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