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6岁台湾画家刘国松吁中国水墨画突破笔墨观去陈出新

2018年04月19日 19: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86岁台湾画家刘国松吁中国水墨画突破笔墨观去陈出新
    “开启与攀越——水墨现代性之路研究”学术对话现场 钟欣 摄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一场名为“开启与攀越——水墨现代性之路研究”的学术对话日前在北京举行,艺术家刘国松、田黎明、张望、桑火尧,批评家彭锋、夏可君共同就中国水墨的现代性展开讨论。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的86岁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现场呼吁传统的文人画家要从狭隘的笔墨观念中解放出来,“对西方绘画一定要有选择地吸收,完全消化之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夏可君开启了本次话题的正式讨论,他首先说:“本次展览选择的艺术家在年龄上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刘国松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仇德树出生于40年代,田黎明出生于50年代,张望和桑火尧则出生于60年代,他们都已经是在水墨界具有一定位置和定论的艺术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展览。”

  刘国松认为,事实上在20世纪之前,中国的水墨画一直是领先西方绘画的。南宋画家梁楷于13世纪绘制了《泼墨仙人》,这时候欧洲的文艺复兴还没有开始,中国就已经画出了如此写意的人物画。他甚至认为在此之后,中国画就没有再发展。“因为绘画风格的转变是靠技法,但文人不是专业画家,都是去临摹,陈陈相因,就变成了中国的传统。所以,对中国的绘画传统,我们要有选择地保留和发扬,对西方绘画技法,我们要有选择的吸收,一定要消化。我非常反对全盘西化,吸收西方的东西一定要消化,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对水墨现代性的看法,如果中国绘画要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力,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水墨画。如果不改革,那就是穷途末路,如果用新的思维去演绎它,它的空间是无限大的——中西融合,用开放的态度来面对中国画的发展问题。

  他透露目前正在做的一个课题叫“新现实主义水墨探索”,为什么提出这个理念?因为现实主义是新中国以来文化的一个基本策略和方针,强调艺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但当下现实主义创作进入了瓶颈期,因为艺术走到了自我表达、表现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时代,我们如何把它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这成为一个课题。水墨画更是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面对新的城市化进程的社会。

  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桑火尧则表示更注重水墨气质和东方精神的表现。“从现在来看,中国画在国际舞台发出的声音,远远没有达到与国力匹配的程度,它的声音还是微弱的。”在他看来,水墨不一定是用中国的毛笔、墨、纸,我觉得还是要表达一种中国的水墨精神,用油画、丙烯也可以表达,但它的气质是水墨的、东方诗性的。作为中国人,不管媒介怎么改变,骨子里东方文化的根性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对于创新和发展,可以大胆思考。

  他的这一提法得到刘国松的回应,“我呼吁传统的文人画家从狭隘的笔墨观念中解放出来,海阔天空,用任何方式做出的点、线、面好的话,都能叫做‘笔墨’。如果‘笔墨’真的从文人画的系统里解放出来,那中国画的发展空间大的不得了。”

  “开启与攀越——水墨现代性之路研究展”将于4月20日在潍坊市博物馆举行,参展艺术家包括刘国松、田黎明、桑火尧、张望、仇德树,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完)

【编辑:陈海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