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专家聚焦跨文化传播

2018年06月03日 13: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 2日,第六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中外诸多文化领域专家学者聚焦“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走出去”等课题,共同探讨文化创新与文明互鉴的实现路径。

6月2日,第六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
6月2日,第六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

  本届论坛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论坛围绕“跨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的实现路径”以及“新时代•新北京•新发展”为主题。

  相关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文化形象建构”、“跨文化传播的思维和策略”、“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与经验”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表示,中国正站在与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历史新起点。本届论坛的举办契合了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对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的响应。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在论坛上发布了研究院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最新成果——《跨文化传播案例库的价值共识与实践意义》。

  于丹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大到国家层面的外交事宜,小到对外商务洽谈、生活中与外国人的接触,方方面面都涉及到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的。

  于丹称,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产生的分歧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尊重不同于本土文化的异国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只有按照跨文化传播规律,寻求全球化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故事性、传播点、具有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元素,才能促进民心相通,为讲好中国道路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和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领域提供更好的元素符号。

  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院士罗多弼表示,如今人们都处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因此应该坚持世界主义一些基本理想,视全人类为一个整体,追求包容与合作,一定要尽量避免排外与冲突。跨文化交流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文化的品质。

  罗多弼指出,全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正因如此,全人类的文化也更加丰富多彩,这些差异性也代表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文化差异的更深层面有着共同的要素。特别是全球化的世界形势下,人们需要更为重视全世界文化的共通之处。

  论坛上,零点有数数据科技集团国际关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赵雷以实际调研所得的数据作为切入点,回顾了过去两年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现存的诸多问题。

  在赵雷看来,虽然近两年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已达成传播机构覆盖面广、传播形式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海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依然有限,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均衡现象。

  赵雷称,这种不均衡现象首先体现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的供需不均衡,其次体现为海外传播的主题和海外民众关注主题的不均衡。结合具体实例,赵雷提出,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内容培育”与“粉丝培育”以及“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之间的关系。(完)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