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忆作家何为,那缕挥不去的乡愁

2018年07月11日 16:51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忆作家何为,那缕挥不去的乡愁

  也许,每个人最不该触碰的,最柔弱的那一茎叶脉,仍是行将远去的故乡。

  时光的纸笺,在初夏微凉的夜晚,铺展开深深浅浅的记忆。我轻踩着老街泛青的石板路,寻找那一条叫横塘弄的巷陌。

  “我老家在横塘弄,直通状元桥……”这是中国散文名家、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何为在回忆故乡定海时所写。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条年代久远的巷弄,这里深藏着城市历史的记忆。曾经的定海古城,以状元桥为中心,贯穿着东、南、西、北、中五条大街,大街连着小巷,纵横交错。“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也曾是老定海城里的一道风景。

  1960年夏天,何为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回到了定海古城,回到了位于横塘弄的何家老宅。何为出生在老屋里,在那儿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童年的老屋,在他的心里充满着温暖的回忆。想起院子里的大水缸,想起自己躲在水缸后面与小伙伴捉迷藏;想起院子两侧东西相对的两扇月洞门,这是他心中“童话般的门”,圆圆的像天上月宫,门里门外,留下了多少嬉戏奔跑的欢快身影。童年是人生初见时最澄澈的心灵源泉,何为在《照片上的童年》一文中追忆了那些美好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透着素朴的乡情,真实,亲切。

  何为是家中的长子,祖母对他疼爱有加,从小就在祖母抚育下成长,祖孙俩形影不离。他的文学启蒙,也是源于祖母,因此留下了人生最初的情感烙印,“我的祖母有讲不完的民间故事,孟姜女万里寻夫、金线龙女……我总觉得她有一本无字的书,书上写满了令人神往的故事,那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文学作品。”

  何为对于故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状元桥了。状元桥与何家老屋相隔咫尺,何为小时候,常常跟在祖母后面,在桥头石板台阶上看着祖母淘米、洗菜、浣衣……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状元桥堍是摊贩集中的市廛所在……如果说大街是小县城的脉搏,街上不歇的脚步声则是脉搏跳动的声音……”这是他在《小城大街》中所描述的场景。当时“桥两头”散发着喧闹嘈杂的市井气息,正是定海老城里重要的生活元素,临河老街,商铺,杂货店,理发店……骑马的,步行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可惜,那旧时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了,前尘往事亦成烟云,唯有文字上的留存,成为故乡最值得咀嚼的回忆。状元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填河时被拆除了,横塘弄的老屋也在七十年代末旧城改造进程中被拆除了。

  2002年,何为和家人从宁波到普陀山,途经定海,他在《登山记》中写道:“从宁波出发……故居早已被繁华的市容淹没,没有停留……”也许,每个人最不该触碰的,最柔弱的那一茎叶脉,仍是行将远去的故乡。即便故乡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但却永远无法在心底抹去那份记忆与乡愁。

  晚年的何为,一个人独居在上海的老房子里。几个孩子都不在上海,他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生活在故乡定海。他的眼睛不好使,一生从未离开笔杆子的人,因为视线模糊,让他几乎无法写作,这种说不出的痛苦,一直折磨着他。不过,他总是怀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时候,几位老朋友在老房子的绿窗前喝茶聊天,这样的时光让他欢喜,让他安心。

  人生暮年,何为忆起的仍然是故乡,最留恋的还是小时候祖母烧的咸菜炒年糕,那故乡的味道,似乎刻在生命里的。他心之所愿是再回故乡看一看。

  可惜,他的余愿还未了却,便离开了人世!

  谨此怀念,这位从定海横塘弄走出去的散文名家何为。(陈瑶)

【编辑:姜雨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