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现在......50岁 白岩松与岁月对话

2018年07月25日 15:5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现在......50岁
白岩松与岁月对话

  白岩松又出“新”书了。这个“新”要打引号,因为并不是一本全新的书,而是他过去18年间写的三本书《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白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集结再版。这里的再版,也并非简单的重新刊印,而是在书中添加了一个个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就可以看到白岩松特别录制的270分钟音视频。作为一个不玩微博、不用微信的传统新闻人,白岩松这次终于在自己的书里玩起了互联网思维。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全新尝试,让白岩松站在50岁的年龄关口,开始重新与岁月对话、与自己对话。昨晚,白岩松在北京77剧场举办了一场演讲,借着对这三本书中内容的回顾,白岩松以年龄为坐标,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光阴的故事”。

  30岁要做减法

  40岁要多跟自己聊天

  “光阴的故事,就从几张照片说起。”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白岩松以照片为线索,回顾了自己人生的那些重要阶段。第一张照片是2000年,白岩松32岁的时候。白岩松说,过了30岁,自己最大的感受是要做减法。“我现在经常告诉学生,30岁之前人们都在拼命做加法,但很多人忘了收,我觉得到了30岁,到了要做减法的时候,否则就晚了。”他回忆自己在2000年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做减法”的决定,就是停掉了自己所有的节目,在各种荣誉面前保持冷静,停下脚步仔细想想,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今天的一切,都得益于那时候做减法。我发现我只能做新闻,也最该做新闻。”

  第二张照片是2010年,白岩松42岁的时候,那一年他出版了《幸福了吗?》。他说,书出了之后,有很多人问他:“你幸福吗?”他感到很无奈。“没看到吗,书名的最后有一个问号,这是一个疑问句,这说明我对这个问题也是很困惑的。”白岩松将“困惑”作为自己40岁的主题词。他认为“40岁不是不惑,而是很困惑。”而这种困惑不只是个人的体会,还和整个社会的进程是同步的。在2010年,人们的生活已经开始富足起来了,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我们以为富裕就OK了,后来发现物质只是打个底,想要在精神富裕起来太难了。”白岩松认为,人到了40岁左右,就要多跟自己聊聊天,而他很庆幸的是,自己在这一时期走入了《道德经》的世界里。

  我要努力

  做一个可爱的老头

  讲到第三张照片时,屏幕上只有“现在……50岁”的字样。“照片在这呢”,白岩松用手指了指自己,观众会心一笑。即将进入“知天命”之年的白岩松,送给自己的关键词是“好奇”。他说,50岁这个年龄有些尴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努力克制自己,既不活在昨天,也不活在明天,应该善待每一个今天。”白岩松认为,许多到了这个年龄的人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好奇,但是对他来说,他必须要督促自己更加好奇。他以这次发行的这套书举例:“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还能有什么新玩法?”他又谈起前一段在优酷做世界杯评论,也觉得特别新鲜。

  第四张照片,实际是一张漫画,画的是白岩松2028年60岁的样子。白岩松很喜欢漫画里那个可爱的老头。新版的《白说》中,他重新写了一篇序言,题目就叫《十年后,那可爱的老头是我》。当很多人都为步入老年而惶恐的时候,白岩松反而抱有乐观的态度。他说,自己现在每周跑五天步,每周至少踢一场足球赛,他信奉“越自律、越自由”。“我要努力地做一个可爱的老头,中国想要可爱,不只是要懂规矩的年轻人,还需要好老头,好老太太。”他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出了畅想:“俗话说六十而耳顺,但我可能听到不高兴的还是会不高兴,不轻易妥协。”

  不管走多远

  都要拿18岁问问自己

  最后一张照片,时光又回到了18岁,那是1986年白岩松还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学时,在天安门广场拍的一张照片,穿着皱巴巴的西服,胸前别着校徽。白岩松说:“每一个人看自己的18岁都是一个期待和追问的目光。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他回忆起自己18岁那年做过的几件事情:在王府井买了本朦胧诗选集,在工体听了崔健的演唱会,在宿舍读完了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后来我发现,影响我文风最大的就是朦胧诗、摇滚乐、古龙小说。”当时白岩松的理想是当一名像法拉奇那样的记者,而现在的白岩松认为自己“依然还在路上”。他寄语现场的读者:“不管走多远,每个人都要拿自己的18岁问问自己。”

  演讲结束后,白岩松还以“视频弹幕”的方式,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在回答当前大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疫苗事件时,白岩松说道:“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两个台风,一个是有形的台风,而疫苗是无形的台风,它在冲击着我们道德的堤坝。”他认为,疫苗事件突出体现了当前社会的症候:“道德赤字,人性亏损”。而对于因疫苗事件所延伸的“调查记者都去哪了”的问题,白岩松做了个比喻:“当你也喜欢吃快餐的时候,做大菜的饭馆就会慢慢少掉。”但他同时也坚信,内容为王的法则永远不会过时,“就像年轻的时候喜欢喝软饮料,但你到了四十岁,一定会回到茶的世界里来。”有读者问,一个好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白岩松的回答是:1、社会良心;2、知识储备;3、坚持“长跑”。

  还有读者向白岩松提问有关中国足球的话题,以及中国能否举办世界杯。白岩松说:“20年后中国足球的水平,是由现在6至10岁的孩子构成的,种豆得豆,我们今天在种什么?看看现在有多少孩子在踢球,中国足球未来的水平你就差不多知道了。”

  本报记者成长 J227

【编辑:姜雨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