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味儿画家杨信用95幅年俗画绘出“年味儿”

2019年01月19日 2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京味儿画家杨信用95幅年俗画绘出“年味儿”
    杨信的年味儿画 钟欣 摄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扭一扭……”一首妇孺皆知的民谣,道出了中国人对过年的期盼,也道出了老北京人过大年时的隆重与热烈。

  尽管近年来每每都有人感叹年味儿淡了,一年不如一年,但在著名“京味儿画家”杨信看来,所谓“年味儿”,是民俗,是老礼儿,无形的氛围其实就是过年的“味道”。

《年味儿》书封 钟欣 摄
《年味儿》书封 钟欣 摄

  他认为,从腊月初八到正月,短短的几十天里,集纳了中国所有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这就是世界上最大“文化遗产”,更应该及早发现并且传递给下一代。因此在他刚刚出版的《年味儿》一书包含了95幅年俗画和95篇温暖散文,是一本以北京过春节为主要内容的图文并茂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在他的画里,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清扫屋尘、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

  杨信坦言,如今“京味儿、年味儿”的年俗正在悄然回归,无论是影视作品、绘画作品,还是近年的各大庙会,都在上演着这些“非遗”大戏。当我们花费很长时间,总结这些老祖宗遗留下来“文化遗产”时才会发现,跨越800多年历史的北京“年俗”应该是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信的年味儿画 钟欣 摄
杨信的年味儿画 钟欣 摄

  杨信被称为“京味儿”画家,从事老北京题材的绘画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他最初的想法就是通过画作,把老北京的吃喝玩乐借助艺术的方式带给喜爱北京文化的观众,创作了《捧读胡同》《京城老行当》《正阳门外》等多部画集。(完)

【编辑:叶攀】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