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6岁少女“一日写诗两千首” 专家:拔苗助长,于成长无益

16岁少女“一日写诗两千首” 专家:拔苗助长,于成长无益

2020年07月17日 14:38 来源:扬子晚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16岁少女“一日写诗两千首” 教育专家:拔苗助长,于成长无益

  7月14日下午,微博网友“浴中奇思”发布了一张图片,系浙江慈溪女孩岑某诺的简历。岑某诺不仅是“全球华人青少年领袖学习会创始人”,两年时间曾出版《雷霆战警》《岑某诺诗词666首》等作品,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一时间引起热议无数。有网友直言,别说是原创写作了,如果一天能抄写三百首词、两千首诗,也是极难做到的。能有这等能力的,恐怕不能再称之为“后浪”了,叫做“海啸”或许更贴切。“天才可能真的存在,但平均一分钟能写四五首诗的天才却肯定不可能存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父亲回应>>

  简历内容没有夸大

  根据岑某诺的简历,又有网友找到了几段岑某诺的演讲视频。从演讲视频来看,记者的观感是语气造作,内容也没太多干货。记者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发现,岑某诺的多个演讲视频为微博网名叫“岑岷峨”的博主发布,其简介为绍兴到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绍兴岷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清丽琅”品牌创始人。而网曝简历上,岑某诺也自称是该品牌的创始人。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上述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为岑刚灿。

  14日晚,有媒体联系上岑某诺的父亲岑刚灿,他表示,自己正是岑某诺的父亲,岑岷峨是自己改的名字。对于网上曝光的简历,他回应称,那是2018年一本未公开出版书籍的扉页,主要目的是给女儿留下一些回忆。“书的内容都是关于女儿的,曾送过给亲戚朋友,不知道谁拍照发网上了。”

  对于网友质疑的写作超能力,岑刚灿解释说,简历内容并没有夸大,出生于2004年的女儿从小就喜欢文字,他们也很注重培养。他认为,女儿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将爱好变成了习惯,只要静下心就能完成。“但必须是分开式的,相当于一天只能达成一项。”

  岑刚灿介绍,女儿今年16周岁,“她目前还在读书,上高一。”“平均43秒一首诗,超长待机一整天。”网络上,网友对岑某诺的写诗能力提出了严重质疑。对此,岑刚灿坚称这个数字没有水分。作诗的事情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挑战赛中,完成八个半小时写100首诗的任务。此后,在一次“大考”中,又完成24小时写2000首的挑战,“从晚上8点开始考试。24小时计时结束。” 父亲岑刚灿称:所谓创作,实际比的是打字速度。“没有在说词有多精湛多么好,他们是以灵感即兴发挥的,可能不加修饰,就是以电脑打字的方式,谁能打字更快一点。”岑刚灿表示女儿还是一家名为“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的记者,据其表示这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媒体。

  记者调查>>

  出版社名字查不到

  记者发现,网上流传的岑某诺《雷霆战警》一“书”的封面图上打着“中国人民出版社”。与该“书封”一起流传的还有一本岑某诺父亲的“书”图,书名为《好父亲》,上面也打着“中国人民出版社”的名字。但记者咨询了出版界资深人士,他们表示从没听说过这个出版社名字。目前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人民出版社”,但查不到“中国人民出版社”。对此,岑刚灿作出回应,称女儿和自己出版的书都不是通过出版社公开出版的,而是自己印的!网友质疑称这样的行为已经不是吹牛而是违法了吧。

  另外,记者在社交媒体上也发现了很多网友对岑某诺演讲视频的质疑,“作为一个曾经卧底传销的老记者,一看她的演讲方式,技巧、语态,立马就明白这是一场传销的激励大会。”更有网友揭其老底,“这个女孩不是什么家长造出来的神童,她拜在姬剑晶(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的徒弟)的门下学演讲,他们的演讲都是为了卖课卖书收弟子”,对此网友们感慨早已销声匿迹的传销式的成功学再次死灰复燃。

  教育专家发声>>

  拔苗助长,于成长毫无益处

  记者也就此事采访了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骨干教师徐嘉兴老师。徐老师表示也在网上看到了这个新闻,“唐代诗人张若虚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两首,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全唐’之作,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余首,流芳百世者又有几何?”徐老师称与其追求“一日写诗两千首”的创作速度与创作数量,不如精心打磨,追求创作质量。

  徐老师告诉记者,教育本身就是一门慢的艺术,培养孩子的过程应该慢而深刻。翻看这位“16岁天才少女”的成长历程与光辉简历,我们能看到这个孩子背后有着大量的包装与营销,这种急于求成的教育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徐老师建议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用心去栽培这棵树苗,过度的“包装”与“营销”就等于是过度的“施肥”,拔苗助长,于成长毫无益处。“我们期待并呼唤用心与用情的教育,少一点‘爆炸’式吸引眼球的教育新闻,让教育冷静下来,让教育回归教育。”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