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土家大寨村古风犹存:守着“静土” 念好“山”字经

土家大寨村古风犹存:守着“静土” 念好“山”字经

2020年12月25日 19:1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重庆12月25日电 题:土家大寨村古风犹存:守着“静土” 念好“山”字经

  作者 马佳欣 张燕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重庆秀山自治县清溪场镇大寨村,一座依山而卧的自然村落浮现眼前,让人沉浸到这样的诗情画意中。

  记者本月跟随“武陵山乡美·齐力奔小康——聚焦重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暨民族团结进步新风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土家大寨村,眼前一幢幢保持完整的土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古树高大苍翠,小桥婉约玲珑,古桥、古井穿插其间,闲庭静院古风犹存,叫人乐不知返。

  大寨村村支部书记杨小芳介绍,大寨村村原名“鬼板溪”,后改名为“黑虎寨”,清末更名为“大寨”,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村域面积5.6平方公里,土家族人口占90%左右。村内保留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武陵山区土家传统建筑的活标本。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古村落、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庆市精品土家村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因武陵山区的阻挡,这里与外界隔绝,成为鲜为人知的绝美“静土”。

  然而曾经的大寨村没有这么浪漫,“静土”之美背后深藏着贫困和落后。

  “2008年以前我们村一条大路都没有,下雨天路面更是泥泞不堪,房屋破旧。老一辈的人很多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山。”杨小芳说,大寨村四面环山、林地1667.9亩,森林覆盖率56%。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绿色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目前全村共种植种植金银花、白术、绞股蓝等中药材1200亩,栽植葡萄、桃子、李子、石榴等水果120亩,发展茶叶400亩,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记者沿着弯曲的石板小路走在村子里,发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庭院的空地上被勤劳的大寨人栽满了石榴、柿子、橙子树,庭院的墙头上种满了一串红、栀子花等各种花草。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秀山坚持立足改善民生,发展旅游产业,持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推进大寨村快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至今,该村共收到扶贫资金约2300万元,其中申请民宗委资金共计1250万元,已投入民宗委资金550万元。

  要致富,先修路。在扶贫资金支撑下,该村交通率先发生巨变。2013年该村通畅通县、乡、村、组硬化公路,2020年青石板路通到了家家户户,出行难、出行脏等问题一去不复返。

  破除交通之“困”,为大寨村打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大寨村有30年历史以上的土家民居建筑235幢,其中4幢建于清朝末期,大寨村投资300余万元完成全村房屋风貌改造180余户;结合旅游发展需求,投资270余万元完成农村“五改”工程44户,改造不规范的厨房、厕所、院坝、花台、电路以及环境;修缮古井、古石拱桥,建成村落标识景石、观景平台、景观亭等,完善了该村的旅游基础设施,乡风乡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土家山歌、土家摆手舞、金钱杆、土家织锦……土家族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静土之地”的大寨村保留着土家族最传统的文化。近年来,该村不断深挖旅游资源,举办民俗文化节、“龙凤花海”文化旅游节,开发农业产业旅游属性,增强游客体验感,扩大了旅游品牌影响力。

  “我在非遗工坊每个月收入4000元左右,还能在家里照顾家人,生活越来越好。”52岁的杨继梅在该村曾是因学因病致贫的贫困户,2019年大寨村建成了非遗工坊,杨继梅通过培训学习后上岗,实现稳定增收。目前该工坊织娘出品的“渝景和”牌土家织锦产品,配色艳丽、做工精细丝丝入扣,成为2020年“重庆好礼”外事礼品。

  瞄准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目标,杨小芳表示,今后几年,该村将摆脱当前“看”土家寨的窠臼,在“吃土家饭、穿土家衣、住土家屋、享土家乐”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深挖旅游资源,加强开发提升游客体验项目。

【编辑:郭梦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