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通讯:内蒙古马具制作传承人:让小朋友爱上“雕花的马鞍”

通讯:内蒙古马具制作传承人:让小朋友爱上“雕花的马鞍”

2021年03月14日 19:3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通讯:内蒙古马具制作传承人:让小朋友爱上“雕花的马鞍”
    图为小朋友展示制作成品。 乌娅娜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14日电 题:内蒙古马具制作传承人:让小朋友爱上“雕花的马鞍”

  中新网记者 乌娅娜

  在内蒙古展览馆的传统手工艺大课堂上,一节特殊的手工制作课正在进行。

图为马鞍手工制作课堂。 乌娅娜 摄
图为马鞍手工制作课堂。 乌娅娜 摄

  授课老师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包文学,他细心地为小朋友们讲解着“雕花的马鞍”制作流程。

  “现在大家可以为马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两颗珠子串到上面。”“在皮子上打孔要注意力道。”……

图为包文学向小朋友讲解马鞍制作流程。 乌娅娜 摄
图为包文学向小朋友讲解马鞍制作流程。 乌娅娜 摄

  经过两个多小时、14个结构的制作,小朋友们亲手完成了马鞍小摆件,露出了开心又满足的笑容。

  蒙古族自古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鞍则是蒙古人的精神摇篮。马鞍用料色彩艳丽,花纹丰富,运用大量蒙古族吉祥图案作为装饰,其制作发展成立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图为包文学教小朋友制作马鞍工艺品。 乌娅娜 摄
图为包文学教小朋友制作马鞍工艺品。 乌娅娜 摄

  88年出生的包文学已经钻研马具制作15年了,最早是跟着爷爷学习,他坦言:“目前在马具制作的领域,我算是比较年轻的,再往前都是爷爷辈的。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有天分,但是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限制,比如收入和工作强度等,最终没能坚持下来。”

  包文学说,手工艺制作很辛苦,他曾用半年的时间制作一副马鞍。随着社会的发展,成品马鞍除了用于牧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大部分作为了纪念品用于收藏。

  “蒙古族爱马,骑马就离不开马鞍,所以在很多人心中,马鞍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造价也没有上限,可以镶嵌很多的珍贵玉石和贵金属。”包文学告诉记者。

  在马鞍制作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掌握整体造型和案板结构。“一副好的马鞍是不会伤害马匹皮肤的,就像我们穿鞋一样,马驮着马鞍跑很远也很舒适,所以我们需要研究马体结构,这就需要经验的积累。”包文学介绍道。

  两年前,包文学开始从事马鞍的展览和教学,让小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将这项蒙古族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朋友参与其中,其实是在心中埋下种子。”包文学说。(完)

【编辑:郭梦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