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慈孝文化节——用七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慈孝文化节——用七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2021年09月22日 1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慈孝文化节——用七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2021慈孝文化大使海报。 主办方 供图

  中新网杭州9月22日电(王逸飞)9月22日,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将在浙江杭州开幕。文化节将邀请党政、学界、宗教界、侨界、媒体等领域的150余名代表与会,通过举办年度慈孝人物颁奖盛典、“慈孝养老”论坛、慈孝漫画纪念展、慈孝专列主题活动等,从多元角度创新阐释、传播慈孝文化。

  由中国新闻社和杭州灵隐寺于2015年起联合主办的该活动,已从最初评选孝亲人物的省域论坛,变身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慈孝”系列主题活动,并逐渐成长为面向全球华人、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成为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累计评选80名(个)年度慈孝人物(集体),以文化人;邀请各界名家共论慈孝献计民生,以文载道;以灵活多样活动向全社会弘扬慈孝,以文传声……七年潜心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其诠释自身意义的同时,也不断将更多力量传递向他人。

第七届慈孝文化节开出“慈孝公交”。 主办方 供图
第七届慈孝文化节开出“慈孝公交”。 主办方 供图

  为爱赋予仪式感 用感动触摸中国

  “只有在路上,我才是一个父亲。”24年前,山东人郭刚堂的儿子郭振被拐,他骑上摩托车开启寻子之路,累计走过超50万公里。在公安部门帮助下,其家庭终在今年7月团圆。郭刚堂的故事,因为以其为原型的电影《失孤》被人熟知。在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上,其将作为“2021慈孝人物”接受颁奖。

  慈孝是华夏文明的伦理起点。数千年来,这种融入骨血的民族基因亦沉淀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孝文化何以化人?举办年度慈孝人物评选及颁奖典礼,为平凡人的不凡故事配以应有仪式感继而打动人心,成为慈孝文化节的“固定动作”。

  今年,与郭刚堂一同获选“2021慈孝人物”的,还有民盟盟员、帮教未成年犯的“爱心奶奶”谢丽娟;关注雪域高原妇幼健康的白玛央金;汶川地震时让孕妇进入罗汉寺待产的素全法师;抚育“三千孤儿”的草原母亲;给予特殊儿童“爱的港湾”的弯湾托管中心;让“孩子受教育,老人有尊重”的公益组织“爷爷奶奶一堂课”;以话剧传递家国情的澳门《苦尽甘来》团队;以买代捐帮助山里老人脱贫的公益项目“外婆的礼物”。

  七年来,慈孝文化节已评出80名(个)年度慈孝人物(集体)。他们跨越年龄,由“小家”到“大爱”,演绎“上慈下孝”。一个个好故事源源不断地传颂着。

  2016年,湖北襄阳孩子王子豪的父亲不幸被烧伤。13岁的王子豪先后两次割皮救父。这位湖北省年龄最小的割皮者说,“我要救爸爸,没有比救爸爸更重要的了。”

  国家一级演员王宽退休前任郑州豫剧团团长。1998年其与妻子收养了农村的6个孤儿。为养活孩子他去茶楼“卖唱”17年,风雪无阻,将孩子们培育成人。

  他们跨越地域,从中国到世界,定义全球华人“最大公约数”。

  台湾“卖菜阿姨”陈树菊生活极简,多年来共向慈善事业捐赠628万元人民币用于帮助失学儿童、孤儿院和图书馆。她说,“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慈孝之心亘古不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美浙江总商会会长林光每天只睡不到6小时,带领商会开通“Lukcy热线”帮助留学生解决燃眉之急,寄出3600个健康包和62万个口罩给留学生,建立了美国留学生“家庭医生联络点”……

  他们承载家国,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诠释慈孝在更广层面的延伸。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在别人都在追逐梦想的时候,我们却在追逐死亡。”记者出身的孙春龙发起了“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带领带领志愿者团队帮助了一位又一位抗战老兵“回家”。

  抗疫逆行者集体是2020年度慈孝人物的的入选者。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选择“逆行”,用忙碌身影写下坚定,用昼夜鏖战托起黎明。

  七年来,一个个榜样故事不断感动众人、影响众人。

  “当下,我们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不断被影响,我们要用新的元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新的语言讲述中国人传承至今的情感。”在第五届慈孝文化节时,时任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表示,“我们不断推出的中华慈孝人物,是触摸历史中国、传统中国、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个可感可知的重要标识。”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期,人们对于传统孝道的理解发生改变。佛教界应该通过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慈孝理念内化于心,使其具有更强大的文化渗透力。这也是杭州灵隐寺在佛教中国化道路上的有益探索。

民众观看慈孝漫画纪念展。 主办方 供图
民众观看慈孝漫画纪念展。 主办方 供图

  听见慈孝的声音 以分享启迪思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包括慈孝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传承弘扬,需要情感上的感性触动,更需内心的深刻理解。

  七年来,为让慈孝文化在更广范围内更深层次被传播、被接受,慈孝文化节也将“主题分享”“沙龙对话”等纳入框架,通过名人名家观点以文载道、启迪人心。

  以文载道,是一遍遍刻画慈孝之内涵。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认为,作为在中华大地上演进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要素之一,慈孝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大地的所有文化都是慈孝的概念和通义。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宗教局原局长叶小文表示,慈孝的本质是“对生命的互相尊重”与“敬畏”。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之生命、文化能够“岿然独存”,秘诀便在于慈孝文化所孕育的“家国情怀”。

  以文载道,是一次次用“最大公约数”拉近情感互通、民族凝聚。

  “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世界上哪一个角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慈孝文化始终扎根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蒋孝严参加慈孝文化节时曾表达希望,“文化可以跨越很多障碍,加强两岸文化交流,面向两岸民众的文化活动、有共同观念的活动应该多办,多邀请人参加,这对拉动两岸民众非常重要。”

  以文载道,是一次次关注当下、关怀民生。

  去年的慈孝文化节以“后疫情时代的慈孝与养老”为主题,聚焦“长三角养老一体化”举行了“慈孝文化论坛”。浙江医院副院长陈新宇在该活动上建议,因三甲医院与社区、与家庭之间的衔接缺口非常大,患者手术或急性病出院后因无法获得专业的照护而无法顺利回归家庭。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架构,以老年人回归家庭为最终目标,制定可操作的实施计划。从心理健康、营养健康和自理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老人及其家属的多方面能力。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医养结合分会会长卓永岳提倡推广互助养老,整合跨代社会资源,让年轻人住进养老院。

  今年,慈孝文化节也将举行“慈孝养老”论坛,邀请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分会会长梁春晓、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等社会养老、医养结合、宗教养老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养老机构负责人展开讨论,为缓解养老压力建言献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慈孝文化。

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海报。 主办方 供图
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海报。 主办方 供图

  你我皆是传承者 让文化融入人心

  “大家好,我是邓亚萍,也是慈孝文化大使,为慈孝文化传承助力。”今年,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受聘为“2021慈孝文化大使”,在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前夕,其专门发布视频为活动“打Call”。

  为让慈孝文化更加融入人心,让慈孝成为全社会的风尚引领,慈孝文化节亦在七年间不断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创新以文传声的载体路径。聘任慈孝文化大使,便是尝试之一。

  目前,李玉刚、齐豫、朱哲琴、何水法、赵雁君、赵文卓、叶璇、朱启南等知名人士已受聘为慈孝文化大使。今年,除邓亚萍外,中国内地男演员、电视剧《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中毛泽东扮演者侯京健,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郑培钦也加入慈孝文化大使的序列,为传承大爱添砖加瓦。

  侯京健表示,慈孝是中华文明的伦理起点,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践行慈孝,为慈孝文化传承助力。

  创新还有很多。如2018年的慈孝文化节在千年古刹杭州灵隐寺举行了一场慈孝感恩音乐会。齐豫、李玉刚、朱哲琴三位慈孝文化大使以歌声传颂慈孝文化,浙江省残联艺术团、云林志工艺术团也献上精彩表演。

  2019年至今,慈孝文化节还连续举办“让慈孝穿行杭州”——慈孝专列活动,主办方在杭州特地开设慈孝地铁专列或慈孝主题公交,旨在以民众常用的交通工具为载体,向社会传播慈孝理念,营造“主动让座”的良好氛围。今年的“慈孝公交”车身用中国现代画家丰子恺的漫画布置,内容充满慈孝伦理之美。从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漫画中带民众感悟慈孝的魅力和传承,感受大师笔下的真、善、美。

  为让慈孝文化入脑入心,且被更多年轻人接受,今年慈孝文化节的主办方还在杭州灵隐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慈孝漫画纪念展。民众乘“慈孝公交”即可前往观展。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展览围绕慈孝、人生哲理等主题,精选“小林漫画”中部分漫画作品进行展出,营造知慈孝、行慈孝、扬慈孝的良好氛围。

  据悉,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海外联谊会、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和浙江民盟企业家联谊会承办,并得到了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和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完)

【编辑:陈文韬】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