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良渚、陶寺“相遇”杭州 百余件文物再现中国早期文明

良渚、陶寺“相遇”杭州 百余件文物再现中国早期文明

2022年07月09日 15:4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良渚、陶寺“相遇”杭州百余件文物再现中国早期文明
    展览现场。 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7月9日电(童笑雨 朱政)“中华文明的起源像满天星斗,今天,有两颗璀璨的星星在这里交汇。”7月9日,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良渚和陶寺两个遗址的文物展示,让更多人认识古代中国。

  7月7日,“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开幕。

现场展出的分别出土于陶寺遗址(左)和良渚遗址(右)的陶器。 童笑雨 摄
现场展出的分别出土于陶寺遗址(左)和良渚遗址(右)的陶器。 童笑雨 摄

  此次展览以良渚文化的展品和图片作为参照,展出100余件陶寺遗址文物,包含陶瓦、陶鬲、陶鼎、彩陶礼器、玉器、铜器等,展示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明的差异和联系。

  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陶寺文化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黄河流域范围内的重要遗存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在徐天进看来,此次展览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穿越时空的一次对话,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古代中国,加深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认知。

现场展出的分别出土于陶寺遗址(左一、左二)和良渚遗址(右一)的玉器。 朱政 摄
现场展出的分别出土于陶寺遗址(左一、左二)和良渚遗址(右一)的玉器。 朱政 摄

  虽然同属于中国早期文明,但良渚与陶寺遗址一南一北相距1000多公里,两者之间有无联系?

  “有。”徐天进表示,从历史沿袭上来说,陶寺文明在良渚文明之后。考古发现,陶寺遗址出土了良渚文明的代表性器物,如玉琮、玉钺、玉璧等,这是两个文明交流的见证。

展览现场。 朱政 摄
展览现场。 朱政 摄

  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复原的陶寺文化中期M22王墓中有玉钺、小玉璜等随葬品。在良渚文明中,这些玉器都是礼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考古发现,陶寺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器大多出土于大型墓和少部分中型墓中,小墓中基本不见,是反映身份地位的礼器。

  此次展出了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陶龙盘,虽历经千年,但红色的纹路仍十分清晰。盘底的龙身盘曲着,细细观察还能看到上面的鳞状纹样。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 朱政 摄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 朱政 摄

  与陶寺时期相比,良渚时期的玉器更为精致。记者观察到,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雕工细腻。

  现场,还展出了陶寺遗址出土的稻米。黄河流域以旱作农业为主,为何会出现水稻?

  山西省临汾市博物馆馆长狄跟飞解答了记者的疑惑:4000多年前的临汾市襄汾县,温度比现在要高2至3摄氏度,气候也更湿润,所以先民能种植水稻,但种植规模不是很大。他指了指展柜中的粟、黍等粮食作物,说这些才是先民的主要粮食。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陶寺遗址出土的扁壶上有红色颜料书写的“文”字形符号,似为毛笔类器具书写。

  “朱书‘文字’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狄跟飞说。

陶寺文化朱书扁壶(复制品),上面有一个“文”字形符号。 童笑雨 摄
陶寺文化朱书扁壶(复制品),上面有一个“文”字形符号。 童笑雨 摄

  在众多的展品中,一根长长的木杆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这根木杆黑、绿、红三色相间,上面还有刻度尺般的横线。

  狄跟飞表示,这叫圭尺,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4000多年前,陶寺遗址已经有了观象台,并被部分学者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精密天文观测遗迹,代表了陶寺时期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据悉,此次展览在良渚博物院举行,将持续至10月9日。(完)

【编辑:邢蕊】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