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绘本作家幾米:以前创作是安慰自己,现在我也可以去安慰别人

分享到:

台湾绘本作家幾米:以前创作是安慰自己,现在我也可以去安慰别人

2023年08月16日 14:23 来源:《中国新闻》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近日,沉浸式互动画剧展“遗失的幾米世界”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幾米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专访,分享他投入绘本创作25年来的心路历程。

  “以前,创作是安慰我自己;可是现在,我会想,也许我也可以去安慰别人。”幾米说,希望读者能都从他的绘本故事里“渐渐地找到光,循着光获得更多的希望与力量”。

台湾绘本作家幾米。活动主办方供图

  “爱情、亲情、友情、跟自己对话……人生课题都一样”

  《中国新闻》报:将绘本打造成沉浸式互动画剧展,您认为效果如何?

  幾米:我知道这次展览的筹备花了非常久的时间,也非常辛苦,我也很早就听公司说在进行这样一个重大的尝试跟突破。直到展览布置完成,观众进场看展并拍下体验的影片,我才明白整个展览的设计是如此巧妙有趣。当然,也需要看展的人充分投入,才能产生心灵的对话。

  无论如何,从我的角度来看,能够让不同绘本之间的关联与共同探讨的内在,被融合展现出来,相信对“粉丝”来说应该既感动又新鲜。对于新的读者,我很好奇他们在看展之后如果有机会看到绘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新闻》报:您曾说您的作品是给成年人看的,其实很多小朋友也很喜欢,在海外也十分受欢迎。您认为是绘本中的什么元素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产生共鸣?

  幾米:我觉得大家可以用更开放的心来欣赏成人绘本。比如我的作品,小孩可以看看美丽的图像,不了解背后的意涵也没关系;大人应该更能理解图像背后诉说的那些悲欢离合。

  爱情、亲情、友情以及跟自己的对话,我想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什么性别、种族、年龄,大家所面对的人生课题都是一样的,人生就是好好坏坏。如果读者在我的图文世界里停留、徘徊,能渐渐地找到光,循着光获得更多的希望与力量,人生也变得明亮而温暖就好了。

  《中国新闻》报:的确有读者说,看您的作品时,可以在忧郁中看到温暖,在失去中看到美好。而且每看一遍都会受到不一样的触动,慢慢看到温情和爱,看到人生和自己。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幾米:我走上绘本创作其实是“阴错阳差”,因为一场重病而开始创作绘本。这段经历教会我,什么事都是祸福相倚,成功与失败其实并没有太多界限。人生是没办法“计划”的,有太多意外了。远离那片狂风暴雨之后,取而代之的,是突如其来的名气。我不习惯这样的生活,很想逃走,总觉得大家都在冷眼旁观,等着看我接下来还能画出什么。我愈想证明自己,压力就愈大。

  在这样的矛盾、不安和挣扎之间,我靠着创作缓解痛苦。有时候感觉快崩溃了,我还是待在那里,用更美丽的画面来覆盖残破的心情。就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有时退步一点点,低头画画,深刻地面对自己。一晃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我现在最大的感动就是,每次去演讲,读者写卡片谢谢我,说我的哪一本书陪伴他度过最黑暗的成长岁月。那时,我的眼泪就会掉下来。我觉得,有这样的事情真好。

沉浸式互动画剧展“遗失的幾米世界”近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图为展览现场。刘益伶 摄

  “以前创作是安慰我自己,现在我也可以去安慰别人”

  《中国新闻》报:您曾在《向左走·向右走》绘本扉页写上“献给倩文”。您的妻子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幾米:我太太是个非常低调的人。她从事翻译的工作。我认为她对文学、戏剧和艺术都有奇高的才华,可惜她没有创作的欲望。

  她是第一个聆听我故事的人,她是我创作上严苛的把关者,她挑剔我的画面,修改我的文字。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喜欢和她一起讨论,在我焦虑彷徨时,她给我鼓励。当然,当我在媒体曝光见报,露出蠢样时,她喜欢“哈哈哈,哈哈哈”,非常大声地嘲笑……在创作上,她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中国新闻》报:您曾说很多作品灵感源自女儿。作为父亲,您希望这些绘本作品给女儿带来什么?

  幾米:嗯,像《我不是完美小孩》或《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女儿都有给我一些灵感。

  跟一个小孩生活在一起,她会进入你的很多创作,互相感染。她是1997年出生,而我是1998年开始创作,我的创作时间几乎跟她的年纪一样……如今她的童年跟我的童年都很遥远了。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只希望她有幽默感,还有弹性,去面对她的未来,纵使遇到困难也可以幽默,学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可以顽强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中国新闻》报:您曾说最初开始画画是“想给女儿留下一些什么”。距离您的第一本绘本正式发行已经过去25年,您的生活也许发生了许多变化,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一直坚持创作?

  幾米:生活或许有些变化,但创作还是一直持续的。除了原来偏向给大人看的绘本之外,我也开始做儿童绘本。除了绘本之外,我也尝试雕塑、油画的创作。

  早年看我作品的年轻人如今多已为人父母,在签书会上,看着过往的“粉丝”带着小孩来签名,也让我萌生为小朋友做书的想法。2020年,在全球疫情惨烈的状态下,我也终于创作出真正属于小孩的作品。

  能够创作,且透过创作与读者互动,是让我感到幸福的事。

  以前,创作是安慰我自己;可是现在,我会想,也许我也可以去安慰别人。

  之前的创作,我会想着构图是否够迷离,够寂寞,够残忍,或是颜色多绚丽,画技多迷人,写些弯来弯去、可以思索的问题。但是在画儿童绘本时,我会尽量用更口语、更温柔的方式,当然也会更简单,因为我想到的是“回馈”,我想让小朋友知道,幾米爷爷也可以画给你们看,晚上睡觉前,有一本可以陪伴你们的书。

  《中国新闻》报:除了画画,您平时会做些什么?

  幾米:我的生活很规律。每天约七点起床,八点左右进工作室。“开工”前,我会先浏览一下报纸,如果看到好玩有趣的、跟动物有关的新闻,就剪报下来。大约十分钟之后开始工作。

  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工作,没有助手。有时候太安静了,偶尔会听听音乐和广播。如果没有非要出门的事,我大都会在工作室一直待到下午六点才离开。

  回家后,上上网、回回信,想一些不需要“动手画”的事。通常十二点前上床睡觉,有时候比较离谱,九、十点就累得睡了。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是如此,跟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差不多。有时候也会加班画图。平常不创作时,就是打电动(游戏)、滑手机。我也很喜欢看电影。

  【人物简介】

  幾米(本名廖福彬),台湾绘本作家,1998年首度发表绘本作品《森林里的秘密》和《微笑的鱼》,之后陆续完成《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记了》《地下铁》等经典作品。曾获得“彼得潘银星奖”等欧语系奖项;2020年,《时光电影院》获得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Cinema类优选奖;2021年,八度入围“林格伦儿童文学奖”(ALMA)等。《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等作品曾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音乐剧等。(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作者 刘益伶)

【编辑:邵婉云】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