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耪地耧出“战国瓦” 可能发现战国王陵(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老汉耪地耧出“战国瓦” 可能发现战国王陵(图)
2009年02月12日 09:39 来源:郑州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们这里挖出宝贝了,你们快过来看看是不是文物。”昨日中午,新郑市城关乡端庄一村民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发现“汉瓦”。该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现场察看后说,端庄村附近曾发掘出震惊考古界的韩王陵,结合农民挖出的瓦砾,这里很可能有一座战国时期的贵族王陵。

  一上午挖出上千块碎瓦片

  昨日吃过早饭,80岁的村民赵锤拿着工具来到村头的地里准备翻土。他用钉耙耧了没几下,就发现地里有些蓝色的瓦片,顺手将瓦片扔到了地头的路边。没想到,这样的瓦片越挖越多,一上午,他挖出的瓦片竟有上千块。

  12时许,同村69岁的村民周德芳在附近看机井,无意中看到赵锤挖出这么多的瓦片,感到十分好奇。

  细心的周德芳还发现,和其他耕地不一样的是,赵锤家的耕地土层是一层一层的,薄的土层跟纸张差不多,厚的土层比手掌还厚,好像经过人为压制的。

  “从我记事开始,这里就没有建过房子,应该不是现代人留下的。我家有亲戚从事考古工作,凭我的经验看,这些瓦片肯定不寻常,说不定是汉瓦。”周德芳立即拨通了记者的电话。

  以蓝色瓦片居多,还有陶钉

  瓦砾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低,而周围耕地的位置则较高。“以前这里的地势也是比较高的,年前村里盖房子,从这里挖走了七八十厘米深的土,这些瓦片才露出来了。”周德芳说。

  这里的土层的确像周德芳说的那样,层次比较明显。

  赵锤的地头和地中间分别放了一堆破碎的瓦片,瓦片多为蓝色,也有几片白色和红色的,体积以巴掌大的居多。蓝色瓦片比较光滑,有的还有精美的花纹。瓦砾堆里还有些破碎的红色砖块,有几个像是碗底、盆沿、缸、棒状的东西。新奇的是瓦砾中还有一颗陶制的大头钉,做工比较精细,钉帽的直径有六七厘米,钉子长度也有六七厘米,钉子和钉帽是分两次制作,然后再捏在一起烧制成的。

  附近曾挖掘出韩国王陵

  新郑是郑韩故城的所在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就在城关乡胡庄村发现两座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级大墓,规模宏大,形制特殊,国内罕见,专家认为极有可能是寻找多年的韩国王陵。而端庄村与胡庄村相距只有几公里。

  “我小的时候,我们村里也发现过很大的墓冢。1958年,村里把墓冢给平了,都看不出来痕迹了。”周德芳说,这里发现的东西说不定和周围的古代墓冢有关系。

  疑为战国时期王陵的一部分

  记者将赵锤的发现告诉了新郑市文物局负责人,该局文物科负责人宋先生等人赶到现场进行了察看。

  “陶制钉子是‘瓦钉’,主要用于固定房顶上的筒瓦,起防止瓦片下滑的作用。”他认为,这里发现的多是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很早以前这里应该有建筑。因为生活用具较少,可能不是古代人们的住房,而是古代墓冢的保护房。

  看了土层层叠的情况后,他认为这是古代“夯土”。他说,这些夯土正好印证了他的推断,因为古代建筑的地基一般都进行夯压。

  根据周围韩王陵的发掘及文物局普查发现端庄村存在古代墓冢的情况,宋先生初步推断,瓦砾应该是战国时期的,这里很可能是具有很大考古价值的战国时期贵族王陵。

  宋先生表示,根据发现的情况,他们尽快向上级部门报告,对这里进行考古发掘,以查明文物内容和性质。

  昨日下午,新郑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已从现场带走了那颗瓦钉和一些瓦片,回去保存、备案,并决定今天派工作人员到现场再次勘察。

  (王军方)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