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诞辰110周年学界热议老舍遗产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老舍诞辰110周年学界热议老舍遗产
2009年02月12日 16: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老舍研究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天空最明亮的星星之一,老舍先生的丰厚的精神遗产、文化遗产和文学遗产仍待整理和继承。近日在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学界对于老舍遗产的讨论和整理更是达到一个高潮。

  “老舍研究中还存在着某些误区或者盲点,所以,目前文学史叙述中的老舍,与本来的老舍及其价值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由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主办的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张中良如是表示。

  过去,大家都认为老舍是一位自由主义作家、民族主义作家,但在张中良看来,老舍的国家意识比一般作家强烈得多,而正是因为学界不太强调和重视老舍的这一方面,影响了文学史对老舍的评价。张中良认为,老舍的国家意识正是老舍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家炎指出,中国新文学作家大部分出身于社会中上层,他们往往是自己所属那个阶级的“逆子贰臣”,对下层贫困市民相对隔膜;而老舍与他们不同,他从小就处于社会的底层,挣扎在贫困线上,这种切身经历使他对城市贫民几乎有着天然的同情,也增进了他在文学上加以表现的强烈愿望。可以说,老舍是相当自觉地弥补新文学这个缺陷的,他自觉地把城市底层社会的生活和城市贫苦人民的命运,引进了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领域,并且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与此同时,老舍先生为中国新文学开辟了“京味小说”的源头。“从《老张的哲学》《二马》等小说开始,老舍就为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了富有鲜明北京地方色彩和地方风味的作品。”严家炎表示。而构成这种“京味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老舍独特的语言艺术。严家炎告诉读书报,以至于唐弢先生在《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赏析丛书》的序言中,一再呼吁说“大学里首先应该开这么一门课:‘老舍语言’”,“我很拥护这个倡议”。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看来,一定程度上,老舍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一位概念性的人物。即使到了当代,老舍仍在继续着他的弥漫性的影响,“直到现在,京派文学、包括北方的一些电视剧、电影等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沿用或者说继承了老舍的语言,老舍的表述的方式,以及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北京人的心理等等。”

  陈香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