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节目刺激盗墓?央视名嘴:批评不能以点带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鉴宝节目刺激盗墓?央视名嘴:批评不能以点带面
2009年03月09日 08:3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制图:杨仕成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两会期间,关于鉴宝节目是否误导了收藏者一夜暴富的心理,引起了热议。3月7日,政协社科界别的联组会议上,刘庆柱和安家瑶两名政协委员认为,鉴宝节目给人以收藏文物是一种赌博性投资的拜金主义宣传,并引发盗墓猖獗和假文物滋生等问题,两位政协委员的发言昨日在收藏界引发争议。

  观点

  政协委员:鉴宝节目刺激盗墓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指出:收藏鉴宝类节目的重点放在了预测文物价值上,给人淘到宝就可以一夜暴富的错觉,没有宣传文物的文化价值,反而宣传拜金主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安家瑶委员补充说,曾和上过鉴宝类节目的考古专家接触,得知主持人总是希望他们把文物的价格尽量报高,这样可以吸引观众眼球。

  刘庆柱批评道:“除了鉴宝外,现在又发展出了寻宝节目。其实民间并没有那么多的宝物,有时是从文物单位借来宝物后放在老百姓手里做节目。在大量该类节目的炒作下,导致了类似赌博的感觉。”

  安家瑶则称,盲目的收藏热导致了两方面的恶果,一是刺激了本来就很猖獗的盗墓现象,如今盗墓的人和专业设备都不输于考古学家,甚至手段高明到可以把几十吨的石棺卖到国外市场。现在盗墓已形成了产购销的一条龙系统。除了盗墓外,还出现了一大批文物造假集团,一些高仿产品让专家都辨别不出,严重扰乱了文物市场。

  肯定派

  樊建川:“鉴宝”过分炒作变味了

  政协委员的发言,在电视台和收藏界引发极大争议。

  川内著名收藏家樊建川激动地说:“我很支持两位政协委员的意见。他们批评得很到位,很及时。现在电视台一窝蜂上鉴宝节目,但个别电视台包括主持人因文物知识的欠缺,现场鉴宝有些装模作样,而一些名义上的鉴宝专家也忽悠观众。”樊建川讲了个笑话:一个鉴宝专家在电视上铁板钉钉说这宝物是真文物,值多少多少万。但节目结束后,宝物拥有者让他购买,他连十分之一的钱都不愿出。“电视台一窝蜂上鉴宝节目,有的变相炒作,节目早已变味了!特别是一些鉴宝专家的发言,容易诱导个别收藏者利用文物赚钱。”樊建川呼吁有关部门适当控制一下。

  质疑派

  省藏协:“鉴宝”对文物造假有监督

  针对鉴宝节目刺激盗墓的说法,四川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戴小龙、秘书长吴道明说:“这个观点有些偏颇。”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电视台增加鉴宝节目,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普及文物知识,提高鉴赏水平,这是一件好事。百姓收藏的珍品自己无法辨别真假,就希望把宝物拿到电视上,请专家鉴定一下。”吴道明认为,鉴宝节目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吴道明说:“两位政协委员的说法不科学。盗墓、文物造假,自古有之。恰恰是电视节目揭发了文物造假,对文物造假起了很大的监督作用。比如王刚主持《天下收藏》,遇见假文物,就用小铁锤当场砸毁。”戴小龙则认为,关于专家对宝物的估价,现在趋于理性,往往是三个专家的估价取最低的价位,不会漫天标价了。

  反对派

  央视名嘴:批评不能以点带面

  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央视《寻宝》节目的主持人李佳明和《鉴宝》节目主持人罗晰月。

  “目前收藏界,确实存在文物拜金、造假现象,但把它全归到电视台的鉴宝节目来,我不认同!”李佳明说,“我主持《寻宝》节目走了30多个城市,真正靠上电视炒作文物价格的相当少。大多数收藏者是把家中几代人珍藏的宝物拿到电视上,请专家公开鉴定,以证明真假。然后,再拿回家藏起来传给后代。”而央视《鉴宝》主持人罗晰月表示,她主持《鉴宝》节目时,都一直弱化宝物的价钱,重点是普及鉴宝知识。

  记者 杜恩湖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