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仁:现代中国应从“五四”出发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富仁:现代中国应从“五四”出发
2009年03月10日 19:03 来源: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现代中国应从“五四”出发

  王富仁教授是个生活简朴苦研学术的人。他是建国以后第一位文学博士,他曾在6年前被汕头大学以200万元重金聘任引起了教育界的震动。近年,他致力于研究“新国学”,提倡打通古今中外,将中国学术研究作为一个学术整体的理念,也引起了众议。

  在讲座后,记者采访了王富仁,他用生动的语言讲“五四”、讲鲁迅、讲新国学。在他看来,“五四”对现代的最大启示就是对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的追求,现代中国应从“五四”出发。

  关于新文化:三个派系共存发展

  晶报: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自身发生了分化,出现了三个派系: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胡适为代表的学院派文化,还有完全不同于上述两个派系的以周氏兄弟所代表的文化。这三个派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有怎样的不同?是否有主次阶段?

  现代中国应从“五四”出发

  王富仁:是的,首先是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派继续走革命道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救中国之路。而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肩负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权利。以胡适为代表的学院派提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进了书斋,潜心于中国文化研究,他们构建起来了中国的学术系统。而以鲁迅为代表的派系则是站在人生高度上思考人生,做人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是他终生所追求的。鲁迅既是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又是现代小说的经典作家,他用文学来疗救中国社会。

  三个派系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它们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学院派风气正盛的时候,就会是重理性方法而轻人文素养。鲁迅的局限性在于自身的身份,他是个文学家,没有政治家的权力,鲁迅曾对许广平说过自己是“革不了命”的,“我怎么忍心把人打死或叫人去打死人,他后面还有一家子呢”。这三个派别需要的是互补共存发展,缺少其中哪一派都不行。

  关于鲁迅:终生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

  晶报:您提出“回到人间鲁迅”的主张。但是在大众的解读中,人们会用现代的观念来解读鲁迅。比如有人会认为阿Q并不懦弱,他很乐观;孔乙己成为了现代文化的时尚符号等等。这些是不是误读?

  王富仁:是的。社会文化有形无形地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社会的价值观念随之发生变化。有些小年青会认为:阿Q活得比鲁迅还轻松。阿Q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独立意识的人,他安于平庸。将要被杀了他还没有意识,找不到自己的尊严。他既不是乐观,也不是悲观,而是麻木不仁。人活着是必须有独立的思想,就是鲁迅所说的“立人”。

  在新文化运动伊始,鲁迅写就的《狂人日记》这样描述说:“中国古代文化史里满本上写着‘仁义道德’,我看了半夜,才在字缝当中看出两个字:‘吃人’。”他认为,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吃掉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鲁迅所提出的“人”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鲁迅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鲁迅作为精神的象征、精神的符号,给我们树立了新的“人”的形象。

  晶报:现在我们来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在

  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王富仁:当今社会,我们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人”的问题,正是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和意识的人的问题。说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怎么值得我们学习,我就在课堂上举李大钊的例子。李大钊当时是北大图书馆馆长,月薪360块现大洋,而他只需用6块大洋就能养家糊口,这说明了他的生活是可以过得很安逸的,但他还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直至被杀也不悔,这是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的体现。

  文化的禁锢导致整个文化的衰落。知识分子想成名,就要站出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知道自己现在扮演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假若连自己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也不知道,在别人眼里,我们就显得有些滑稽了。鲁迅说过一句话非常重要,“其实我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更留情面”。这对知识分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在思考历史的问题时必须伴随着对自我的反思。

  关于儒学:在“五四”新传统上发挥作用

    晶报:您说到,现代中国从“五四”出发,而不是从孔子出发。如何理解这句话?

  王富仁:这并不是否定孔子。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体系,孔子在中华文化的存在、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是个圣人。但是从“五四”出发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坚持发展五四新的传统基础之上,来吸收孔子的丰富思想,来充实我们自己。

  孔子所提出的社会结构模式是依据家庭关系和政治关系来区分的。在政治关系中忠于皇帝的,在家庭中孝为大。这些说法都有合理性。但是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结构模式,面临的不是一个小家庭内部的问题,我们已经在很庞大复杂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中,还让我们像对待皇帝一样对待上级,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公司经理,我们老百姓就难了。所以,应该把儒家文化纳入现代文化中去发挥它的作用。

  晶报:记得在一次讲座中,您把孔子与鲁迅进行对比来讲,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孔子与鲁迅之间有共同点吗?

  王富仁:他们关心的都是“人”。孔子培养人,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的观点。鲁迅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正是关心个体在这个社会中怎样生活得独立、生活得自由、生活得幸福的问题。那么,鲁迅为何还会反对孔子呢?这正像爱因斯坦会去质疑牛顿的物理学观点一样,他们不是反叛,而是更相通,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新国学”:倡导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念

  晶报:您倡导“新国学”,提出中西文化合并成一个独立的中华文化整体概念。无论是研究李白,还是贾平凹,甚至是研究莎士比亚,都属于新国学。这是否可以理解成一种研究的方法?

  王富仁:学界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把五四以后的文化不包括在国学当中。那么,北岛、艾青不是国学,那是什么学呢?因此,我们主张的是国学的范围应该扩大。

  “新国学”就是适应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它视中国文化为一个结构整体,是包括中国古代学术和中国现当代学术在内的中国学术的总称。因为“新国学”倡导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念,说胡适很行,同样也不否认鲁迅的伟大,各种文化的对立不要看得那么重,每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现在多数学术都是压制别人的,先把别人压低再把自己抬高,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弊病之一。而“新国学”强调的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谁也缺少不了谁。“新国学”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一个人既可以喜欢陶渊明、李白,也可以喜欢鲁迅、沈从文,承认各个学科的价值,有助于我们吸收丰富的知识,同时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多方面的文化潜力。

  晶报:“新国学”正是“五四”中“平等”概念的体现吧?

  王富仁:是的。过去是简单地否定古代文化,现在是又变成是简单地否定现代文化。然而,平等意识才能是正常学术的规范。无论研究什么,首先是平等的,学术的争论也有平等的意识和规范。这样才可能形成活的学术整体。

  晶报记者 邓妍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